選學校警惕高校自抬“身價”
本周日,本市高考將填報本科志愿,填報時,考生一定要詳細了解高校信息。有些高校為了吸引到優秀考生,不惜自抬身價。
考生和家長在選學校時,先看是不是“211”,再看是不是“985”,入選這兩個工程的高校全國一共有110多所,由于這些學校師資力量、辦學條件和科研水平實力較強,獲得國家的投入也較多,被考生和家長看做是“重點中的重點”。此外,身為“211”、“985”高校的畢業生在升學和就業上也被高看一等,甚至有高校在招收研究生、用人單位招聘員工時,提出“本科非‘211’、‘985’不要”。
于是一些非“211”、“985”工程的高校為吸引考生報考,千方百計地和“211”、“985”扯上關系。比如非“985”的北京郵電大學打出“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重點建設高校的旗號,稱自己是小“985”。而首都師范大學2013年報考指南上稱自己是進入“211工程”的北京市屬重點大學。但在教育部公布的“211工程”學校中,并沒有該校。廣東的汕頭大學也同屬此例。
挑專業防備“虛熱”專業
今年,是教育部調整本科專業目錄后首次高考,考生在挑選專業時,不僅要注意對比新老專業名稱,而且還要避免一些填報時熱門,就業時過剩的“虛熱”專業。
近些年,IT類、經濟、管理、金融等專業相當火爆,歷史、哲學、數學、物理等傳統基礎學科卻乏人問津。但在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中,財政學、金融學、會計學、法學、工商管理等被明確標注為國家控制布點專業。
去年6月,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公布2011年全國高校本??茖I就業狀況,數據顯示,國際經濟與貿易、法學、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工商管理、會計學等12個本科專業畢業生量大,每年均超過5萬人,其中英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會計學的畢業生規模每年超過10萬人。
在第三方評估機構麥可思公司公布的《201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中,法學、數學與應用數學、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等也被列為本科就業紅牌警告專業。(記者任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