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光環
紛至沓來的“榮譽”
7月14日下午,冀寶齋博物館的門口豎起了“閉館”的牌子,此前被質疑頗多的“河北省少先隊實踐教育基地(2010年7月)”“衡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1年9月)”“省級科普基地(2012年12月)”“國家3A景區”等牌子也被摘下,一些慕名而來的游客直搖頭,怎么就關了呢?
2011年8月25日,經冀州市民政局批準,2010年開業的冀寶齋博物館正式注冊為“民辦非企業單位”,其業務范圍包括“利用我館設施、空間和影響為我省其他文化門類服務,推動我市文化產業發展”和“面向社會公眾開放,進行民族傳統文化教育。”
地方官員曾表示,該博物館是一張地方文化名片。在冀寶齋的二樓,和很多地方博物館一樣,懸掛著很多政府官員和收藏名家來參觀的照片,這其中包括原河北省里一些主要領導。
在冀寶齋的第九展廳,記者看到了包括落款為“啟功”等的多幅書畫作品,據館內講解員介紹,這是針對澳門回歸這一重大事件專門建立的。“很多小
孩參觀這個,受到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魏英俊向記者說。據悉,近一年來有三四千學生前來參觀。
這些牌子到底是怎么來的?
“我反正不去找他們,這牌子也不是我掛的。如果沒有我這博物館,你會到冀州來?”王宗泉反問。“這些牌子都是上面公示的,審批文件也不給我們。有的表填起來跟一本書似的。”魏英俊介紹。他告訴記者,除了3A景區是他們精心準備去申請的之外,其他的榮譽“很多時候,是上面打招呼,才去填表的。”
除了政府的“捧場”外,博物館接連收到不少各種協會和媒體寄來的材料。其中一家國內網站發來節目制作邀請函,標明為冀寶齋制作一期節目,由冀寶齋承擔7萬6千元的制作費用。而此前頗受爭議的“世界華商大會”也來函邀請王宗泉出席活動。
就這些牌子的真實性,新華社記者10日曾致電河北省科技廳、共青團河北省委、河北省旅游局核實,他們對冀寶齋博物館以上身份予以確認。但共青團河北省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頒發牌子時,是地方推薦的,并沒有到實地去過。河北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審批程序首先是市科技局推薦,然后組織專家評審、考察,然而評委中就沒有搞文物的。
“(河北)文物局他們現在說不知道,你看看,好多領導都來過,怎么可能不知道?我們只向衡水市報批了,不知道要向河北省報批,也不知道怎么報。”對于河北省文物局稱冀寶齋未曾向他們報批,副館長邵寶明覺得這是不負責任的說法。
記者在冀寶齋博物館提供的一份《旅游景區質量等級申請評定報告》中看到,3A景區的審批細則上,記者并沒有看到關于文物鑒定的規定,只是對景區的規模和服務設施等內容有著詳細的規定,其推薦單位給出了75分的評分(滿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