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民兵葛二蛋》劇照。(圖片來源網絡)
如果去英雄化對英雄人物的解構最終演變為對英雄及其存在意義的全盤否定,就會剝奪大眾對英雄精神的追求和向往,整個社會的價值標準與道德水平就會出現滑坡乃至逆轉,大眾就會失去向上奮斗的理想甚至方向。其后果是令人擔憂的。人們開始了一次急切地重建英雄價值體系的探索之旅——注重展現英雄人物身上人性的光輝、消解英雄的神性特質,將英雄平民化或將平民英雄化等創作手法和理念便應運而生。不可否認,在這種探索與重構過程中出現了不少有分量的優秀作品。比如上世紀80年代被評論界充分肯定的“梁三喜的賬單”(《高山下的花環》),就生動展示了“英雄的困厄”。此外,一大批身上雖有缺點,其行為卻仍能催人淚下的平民英雄的出現,同樣展示了新的英雄理念為藝術創作帶來的新的生機。但是,去英雄化所帶來的問題和不良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由于價值觀、英雄觀的日趨多元化,去英雄化在如今的一些影視劇中也在改頭換面,速度之快猶如川劇的變臉:猥瑣的痞子、好閑的游民、青樓的妓女、幫會的頭目、占山為王的土匪等等都成了主角,搖身一變都成了抗日的英雄。去英雄化最終讓真正的英雄走上了窮途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