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8日,王府井商場內,顧客從最大的微信二維碼前走過。當日,北京王府井大街一家大型商場內出現一面長寬達5米多的二維碼,顧客光顧該商場只要從高處掃描二維碼就可以參加商場活動并可中獎,如此巨型二維碼吸引了眾多年輕人的目光。
在今年的“3·15”晚會上,一種“網銀神偷”被央視曝光。據報道,不法分子使用病毒二維碼發起攻擊,截獲受害者的支付驗證短信進而盜用網銀。
一時間,人們對二維碼似乎多了種種疑慮。其實,任何一種新技術,在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都有可能被別有用心的人拿來做壞事。重要的問題在于,我們如何充分發揮它的好處而把風險防范到最低。
“祖先”一維碼早就很熟悉
對多數智能手機使用者特別是年輕的使用者而言,二維碼并不是一個陌生的東西。二維碼已經觸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隨處可見二維碼的身影。二維碼也確實給現代人的生活帶來了相當大的便利:只要輕輕一掃,就能添加好友、下載美食打折券、上網看視頻、投遞個人簡歷、乘坐火車公交、進行網上購物……我們身邊也出現不少的“掃碼”一族,見碼就掃,無論是在電視上、電腦上甚至路邊,看到那種黑白相間的方塊,總是忍不住拿出手機來掃一掃。
其實,在二維碼之前,一維碼已經廣泛存在并直到現在還在繼續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大家在超市購物,結算的時候收銀員通常就是用一個終端對商品上的條碼掃一下,那個條碼就是一維碼。一維碼是由一組規則排列的條、空以及對應的字符組成的標記,“條”指對光線反射率較低的部分,“空”指對光線反射率較高的部分,這些條和空組成的數據表達一定的信息,并能夠用特定的設備識讀,轉換成與計算機兼容的二進制和十進制信息。由于這種“條”和“空”只在一個方向上表示,所以我們稱其為“一維碼”。
二維碼則是用特定的幾何圖形按一定規律在平面(即“二維”方向上)分布雙色相間的矩形方陣、記錄數據符號信息的新一代條碼技術。它區別于常見的商品條形碼(一維碼),最明顯之處就是外觀,看上去更像一個由雙色圖形相間組成的方形迷宮。當然,二維碼與一維碼最本質的區別在于信息容量上,二維碼能在橫向和縱向兩個方位同時表達不同信息,因此可存儲的信息量是條形碼的幾十倍,并能整合圖像、聲音、文字等信息。
簡單地說,二維碼是一個傳遞信息的中間工具,需要傳遞信息的一方通過二維碼生成軟件或專門的工具對需要傳遞的信息進行編碼,以二維碼的形態表現出來,需要閱讀這些信息的人則通過二維碼閱讀軟件或專用工具將二維碼中所承載的信息進行解碼復原。
傳遞信息有特別的優勢
那為什么信息不直接傳遞,要借助二維碼這個中間物呢?
首先,二維碼以方寸之地即可承載大量信息。在二維碼各碼制中,最少也能承載2000個左右的字符或500個以上的漢字。我國自有知識產權的漢信碼的漢字容量則高達2174個。兩千多個漢字如果以4號字打印,需要4張A4大小的紙張,但使用二維碼,則縮小到一個小方塊上。這樣,大量信息即可使用二維碼在商品包裝、網頁等上面來表達。而且,二維碼不僅能承載文字信息,還能承載照片、指紋、掌紋、簽字、聲音等多種數字化信息的編碼。
其次,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及智能手機的普及使二維碼大顯身手。在智能手機中安裝相關應用,就可以自主生成或讀取二維碼,為信息的獲取建立了快速通道。例如,傳統的名片拿到手后,如果希望保存到手機或電子通訊錄中,需要自己手動輸入。有了二維碼后使用手機的二維碼識別軟件一掃,名片信息就自動讀取出來并根據使用者的需要保存于手機通信錄或電子通訊錄中。包括手機購物、商品溯源、手機支付等,均是將網址信息以二維碼的形式來表達并通過手機來讀取。
第三,二維碼還具有保密性好、糾錯功能強的特點。由于二維碼的信息容量比一維碼要高出很多,這就有了足夠的空間來存儲信息,并專門留有糾錯位用于糾錯編碼。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留下足夠的加密位,由于加密位的存在可以防止被人破譯出來,這就很好地解決了網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二維碼損毀面積達50%仍可恢復信息,并被正確識讀,其譯碼可靠性高,錯誤率不超過千萬分之一。因此,商業情報、經濟情報、政治情報、軍事情報、私人情報等機密資料的加密及傳遞可廣泛使用二維碼。
安全防范意識不能缺少
二維碼是個好東西,但是,也有人會拿好東西來做壞事。二維碼除了可以傳遞正常的信息之外,還可以傳遞虛假、詐騙等不良信息。除央視曝光的那些案例外,網上關于使用二維碼進行詐騙的信息也比比皆是。近期,已出現多起網友掃描二維碼后,支付寶、網銀被盜的案件。實際上,生成二維碼的技術門檻是非常低的,網上下載一個二維碼生產軟件,任何人都可以生成自己的二維碼,其信息的正當與否關鍵看傳播信息的人,二維碼本身并不能保證信息的正當合法。
對于這一問題,首先,要破除對二維碼的迷信,不要認為二維碼都是權威可靠的。前不久有媒體報道稱,某女士看見某化妝品牌在路邊搞推銷,拿出手機掃了一下,顯示出了該產品的相關信息,據此就認為該產品是正品,沒想到用了之后發現是假貨。實際上,二維碼本身并不能證明產品的真偽。因此,不能用“掃碼”的辦法來鑒別真偽,有碼的并不一定是真的,無碼的也并不一定是假的。
用戶要增強防范意識,不要“見碼就掃”。特別是一些不正規網站上或購物網站上商家通過社交工具提供的一些二維碼,刷碼之前一定要三思。例如,央視所曝光的案例中,受害者多使用手機二維碼識別軟件,掃描了詐騙者通過QQ等方式發過來的二維碼。
我們也可以在手機中安裝相應的防護程序,一旦出現有害信息,可以及時提醒。
延伸閱讀
中國為什么要研制漢信碼
實際上,二維碼有多種標準即碼制,常見的就有Data Matrix、MaxiCode、Aztec等,多數碼制均可免費使用。不同的碼制其生成及解碼機制不同,所能承載的信息量也不同。不過,同多數信息技術一樣,以上這些碼制均為“舶來品”。令人欣喜的是,去年12月,我國第一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二維碼——漢信碼生成和識讀軟件研制成功并上市使用。
既然多數碼制可免費使用,為什么我國還要費盡心思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漢信碼呢?
首先,漢信碼最“懂”中文。國外的碼制中文信息編碼效率不高,不支持中國強制性國家標準GB 18030中的全部漢字。漢信碼彌補了國外二維碼編碼方法在我國“水土不服”的不足,不僅支持上述標準中的全部漢字,而且其文字、圖片、聲音等信息容量也遠高于其它碼制。
其次,漢信碼的采用有利于我國的國家安全。我國政府、軍事、公安、國安等行業如果采用國外的碼制,相關信息的安全性難以得到保障。采用中國自己的碼制,安全性大幅度提高。
第三,漢信碼有利于我國相關產業的發展。在國家經濟層面來說,二維碼是一個巨大的產業。完全采用國外的碼制,很有可能遭遇專利風險。自主知識產權二維碼碼制技術的采用,有利于我國的二維碼技術研發與應用規避相關知識產權風險,促進產業發展。(劉弈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