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食安辦、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下發了《關于通報2013年食品藥品安全工作考評結果的函》,甘肅省2013年食品藥品安全工作在全國考評名列第二。
2013年,甘肅省食品藥品安全工作以監管體制改革為根本動力,以強化監管為主攻方向,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責任落實,守住了不發生重大食品藥品安全問題的底線,鞏固了食品藥品安全形勢穩定向好的局面,并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監管體制改革取得顯著成果。甘肅省堅持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突出基層執法一線和技術支撐體系建設,及時制定出臺改革意見,啟動改革工作,將質監、工商、衛生部門承擔的食品生產、流通、消費環節的監管職能整合到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率先在全國完成了省級改革,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了市縣機構組建和職能整合等改革任務,實現全面正常運轉,比國務院規定的時間節點提前了一個月,得到了國務院領導和中央有關部委的高度評價,全省科學、統一、集中、高效的食品藥品監管體系初步形成,監管人員占總人口比例達到萬分之四,特別是在縣區設立食品藥品稽查機構和檢驗檢測機構,在鄉鎮街道設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所,基層食品藥品監管力量得到全面加強,行政管理、監管執法、技術支撐、基層監管“四位一體”的食品藥品監管體系正在形成。二是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食品藥品責任體系進一步完善。各級按照“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企業是第一責任人”的工作要求,層層簽訂了責任書,將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任務和指標層層分解落實到基層。各級充分發揮食品藥品安全綜合協調職能,定期召開會議安排部署,明確責任目標,加強督促檢查,落實工作措施,食品藥品安全責任體系、信用體系、保障體系、信息體系、應急體系等為主要內容的長效監管機制逐步健全。三是注重源頭和過程管控,食品安全監管水平顯著提高。各級注重農產品源頭管理,大力解決農獸藥殘留超標、非法添加等問題,全面規范獸藥抗菌藥、飼料添加劑的生產經營和使用,支持農產品生產基地和示范區建設,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等標準化生產綜合示范區和生產基地建設。各級強化食品安全過程控制,在食品生產加工、流通和餐飲服務監管過程中,緊緊抓住原料采購、產品檢測、索證索票、儲存、運輸和銷售各個關鍵環節,對大部分生產企業和小作坊建立了監管檔案進行全程監督。張掖市將農產品質量安全列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出臺了《關于建設農產品安全大市的意見》。蘭州市、隴南市、武威市、酒泉市大力推進食品監管信息化建設,打造“陽光后廚”工程,對城區大中型酒店、學校和幼兒園食堂進行遠程視頻監控。四是切實強化監管措施,藥品安全工作持續向好。各級大力推行中藥材、中藥飲片經營索證索票和來源追溯制度,嚴查中藥飲片購銷渠道和購銷票據的合法性,藥品流通環節索證索票率、可追溯率達到100%。中藥材中藥飲片購銷單位資質審查、建檔率100%,生產企業與檢驗機構建立藥品質量協作共檢機制,對原輔料、成品按批全項進行檢驗,實現了藥品生產經營、醫療機構、村衛生室等單位監督檢查全覆蓋。各級加大基本藥物經營企業入網、核注核銷、來源追溯的監督管理,基本藥物批發企業經營品種電子監管率100%,將基本藥物電子監管100%納入GSP體系。酒泉市實施藥品監管信息化建設項目,對藥品企業的營業場所、產品購銷等情況實行24小時監控。天水市在“藥品質量安全風險控制年”活動期間,推行電子監管,開展監督抽檢,檢測評估等活動,促進了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的落實。五是加強行刑銜接,打擊食品藥品違法犯罪力度不斷加大。各級以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為重點,集中開展了針對乳制品、肉制品、食品添加劑、地溝油、保健食品打四非、中藥材中藥飲片、醫用氧、醫療器械、鉻超標膠囊劑藥品、藥品兩打兩建等專項整治,始終保持打擊食品藥品違法犯罪行為的高壓態勢,對于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及假冒偽劣食品藥品案件,做到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全年共破獲制售偽劣食品、假藥案件536起,涉案價值3580萬元。搗毀食品藥品黑作坊、黑工廠、黑市場、黑窩點318個,打擊處理違法犯罪人員643名,其中刑事拘留372名。
2014年是食品藥品監管新機構打基礎謀發展的關鍵一年。甘肅省食品藥品安全工作要按照深化改革促發展、加強監管保安全、提升能力打基礎的總體部署,站穩監管為民立場、筑牢保障安全底線,著力構建統一權威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系。建立健全覆蓋全過程食品和農產品安全追溯制度,加強監管能力和信息化建設,做好農村和城鄉結合部食品藥品監管,深入推進新修訂藥品GMP、GSP管理,全面落實監管問責制度,嚴厲打擊食品藥品違法犯罪行為,促進食品藥品安全形勢穩步好轉,努力以監管工作的實效取信于民,以食品藥品安全的成果惠及于民。(記者薛朝華 周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