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8月16日的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和8月17日央視綜合頻道《新聞聯播》的“寬帶中國”工程系列報道中,多次介紹了云岡石窟三維全景網絡博物館等相關“寬帶改變居民生活”的數字化工程成果。近年來,云岡石窟研究院努力發展數字與網絡信息技術,全力打造數字景區,推進石窟數字化工作,為最終實現“數字云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現在,登陸云岡石窟全景博物館(baike.baidu.com/museum/yungang),即可清晰欣賞到一座座雄偉高大的洞窟、一尊尊精美絕倫的佛像,參觀者不僅可以隨意選擇觀看的先后順序,還可通過前后左右、放大縮小等自主控制,調整視角,全方位多角度地觀賞石窟造像。這是云岡石窟研究院打造數字化景區的重要成果之一。作為全國首批5A級旅游景區之一,云岡石窟研究院明確提出“5A級景區,6A級服務”的要求,力求為游客提供更多更好的旅游服務。在網絡上,云岡石窟官網(www.yungang.org)生動形象、全面系統地向廣大訪問者介紹景區動態、研究成果、遺產保護等相關資訊,中、英、日文多國語言的頁面板塊,方便了國內外游客更便捷地了解云岡石窟。在云岡博物館,以環幕電影等多媒體技術與傳統實物展出相融合,帶給觀眾逼真、震撼的感覺,使參觀者更能深入地了解云岡石窟的歷史和背后鮮為人知的故事。同時,研究院正積極籌建整合洞窟微環境監測、游客承載量監測以及景區實時監控系統,以便更高效、便利地做好景區管理與服務。
在石窟數字化領域,云岡石窟研究院也在不斷積極探索。近年來,針對高浮雕造像數字化的技術難題,研究院專門成立了云岡數字中心,通過與多家高校及科研院所長期合作,逐步形成了依托三維激光掃描技術等高精度測繪技術、地理信息系統技術、計算機科學與網絡技術等科技手段,永久地保存云岡石窟珍貴文物的歷史與現實信息,解決了石窟雕刻數字化獲取幾何與色彩、存儲和展示等難題。目前,云岡石窟數字檔案在建立、展示、研究、保護及綜合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走在了全國文物單位前列。
對石窟本體的數字化,云岡石窟研究院通過對激光掃描技術這一全新的技術手段的不斷探索與完善,現已完成云岡石窟1公里長外壁立面圖,第1、2、3、4、9、10、11、12、13窟,以及云岡上堡的數字化采集工作,并建立了可調整視角、可量測、毫米級精度的洞窟數字檔案,未來可在電腦上直觀準確地看到平時無法看到的洞窟高處細部圖像,極大地方便了學術研究和科技保護工作。同時,云岡石窟研究院通過技術化手段,將研究院現收藏的大量珍貴書籍、歷史檔案和照片等珍貴資料加以永久保存,現已完成多部學術專著、新中國成立以來維修記錄的數字化和100年來云岡老照片及反轉片的數字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