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陽縣渠馬鎮
以渠馬河得名
地點:云陽西北部的長江河支流澎溪河中游。
形成:清末民初屬北岸崇善里白巖下甲,民國中后期屬白巖鄉。1952年置渠馬鄉,1958年改為渠馬公社,1983年改渠馬鄉,1992年建渠馬鎮至今。
云陽縣人民政府公眾信息網介紹,渠馬鎮主要是因渠馬河得名。因澎溪河蜿蜒流過境內,為舟楫停靠,建立碼頭,清朝嘉慶年間命名為渠碼,后為了書寫方便,改為渠馬,故名。
奉節縣五馬鄉
諧音五馬“石”
地點:距奉節縣城45公里。
形成:民國24年改為小字鄉;民國29年實行新縣制成立五馬鄉;1958年成立五馬公社;1983年撤銷公社成立鄉政府;2004年鄉鎮建制調整時將尖峰鄉、楊坪鄉、五馬鄉、尖角鄉的天樂、高榜、竹林村合并為五馬鄉。
重慶區劃地名網關于奉節五馬鄉的簡介稱,傳說兩個神仙在那里下過棋,后來諧音成五馬石,故名。
石柱縣馬武鎮
全國兩個馬武鎮之一
地點:地處武陵山區渝鄂交界邊陲,石柱縣城的東南端,有石柱的“東南大門”之稱。
形成:清末。
在全國地名中,以馬武命名的鎮鄉有3個,其中重慶有2個,西藏有1個為馬武鄉。
“據《馬武志》記載,馬武古名麝香溪,清初稱為馬尾壩,以地形而得名。”四川外語學院語言文學講師劉小紅告訴重慶晚報記者。
大足區石馬鎮
石馬變真馬
地點:位于大足東南部,距大足城區12公里。
形成:清朝。
清朝時期,一名為姜德清的石匠,愛好做馬,手藝精湛。某日深夜,突然一匹石馬活了過來,成了一匹真馬,由此得名。
還有這些馬地名
1、黔江馬腦頂:因地形如馬腦而名。
2、云陽馬回營:以原清朝駐過部隊而得名。
3、墊江馬屁骨:此地有一寨形似馬的臀部一般。
4、江北馬井:此地形如一個馬頭,頭正中有一口井,故名馬井。
5、彭水馬驢池:早年有一水池,后池水干涸,現出二石,一似馬,一像驢,人稱馬驢池,地以名之。
6、彭水馬噓壩:早年壩上為放馬場,常聞馬叫聲,故稱馬噓壩。
7、彭水馬眼睛:其地一石上顯現馬蹄印,附近有兩口水井,好似馬眼,人便稱其地為馬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