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規劃的道路種種原因未開工,今年6月曾首次公示修改方案,居民盼望道路能盡快修好
重慶晨報訊 記者 蔣艷 6年前規劃的道路,因種種原因遲遲沒動工,淪為了菜地、垃圾場。重慶晨報記者通過深入調查,于去年7月以《一條路的煩惱》為題作了報道。今年6月,道路方案曾經作過一次公示,但目前有了最新變化。
昨日,渝北區冉家壩南一路修改后的方案再次公示,“下穿道”改成了“上跨橋”。
修路方案一波三折
規劃中的渝北區冉家壩廣場南一路,離廣電大廈不遠,在465公交車起點站旁邊,位于冉家壩圣地陽光小區南側,旁邊就是另一個小區佳居花園。
幾年前,冉家壩正在開發時,就規劃好了道路。但擋板一圍就是5年,遲遲未開工。開車要經過這里,只得繞道走。當地居民出來散步沒法通過;道路上垃圾成堆,一到夏天蚊蠅亂飛,臭氣沖天。道路沿線的門面沒法出租,有的開業了也關了門。
去年7月,重慶晨報記者在采訪此事時,渝北區規劃局相關人士介紹,這條路早在2008年就進行過規劃,道路不長,但起到連接銀樺路、余松路兩條主干道的作用。
但是修路的方案卻一波三折。因為圣地陽光、佳居花園都已建成,兩個小區的設計標高卻不同,一直在重新設計方案,所以遲遲沒有動工。
今年6月,規劃的冉家壩廣場南一路道路工程,在市規劃局官方網站上進行過公示,設計成一條下穿道,下穿余松路。重慶晨報以《淪為菜地的道路終于要開始修了》為題,進行過第二次報道。
上跨橋設計為雙向四車道
冉家壩廣場南一路方案首次公示后,也收到了很多的居民對方案的反映和建議,因此,道路再次進行修改。
經過近5個月的醞釀,修改后的工程方案再次進行公示。重慶晨報記者看到,這個方案發生了重大變化,從“下穿道”變成了“上跨橋”。
在市規劃局官方網站(www.cqupb.gov.cn)上,介紹了新的道路方案。冉家壩廣場南一路道路工程位于冉家壩區域,石子山體育公園東南方,西接中華置業地塊三縱線道路,道路總長度為約534米,標準路幅寬度為32米,雙向四車道。
余松路為現狀道路,與廣場南一路正交且為路基段,為保證余松路與廣場南一路立體交叉的形成,擬將該路段余松路改建為橋梁形式上跨廣場南一路。道路的建成,將加強余松路東西側的聯系,建設單位是重慶市建龍城市建設有限公司。
目前,這個方案正公開征集意見,公示時間截止到11月17日。
“我們都盼著這條道路快修好,門口的環境變好了,老人出門也方便些”,圣地陽光小區的居民劉爺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