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水箱里用山泉水養著一株千年太歲。這株太歲是今年春天發現的,它高45厘米、周長65厘米、重7.5千克,通身銀白無雜質。
兩棵杜鵑樹均呈半圓球狀,枝葉整齊,仿佛被園藝工人精心修剪過一般,遠遠望去,形似一個綠色的大蘑菇。
近日,重慶城口發現了千年太歲以及千年杜鵑王的消息讓這巴山中的生態之城引來外界高度關注。據悉,千年太歲是黃安壩景區員工在黃安壩一山坡上發現的,通身銀白無雜質。目前存放在玻璃水箱里用山泉水養著,不對游客開放。而千年杜鵑王是幾個驢友在一字梁山上露營時發現的兩棵杜鵑樹,其中較大的一棵樹冠冠圍達20余米,需15人才能合圍。
千年太歲通身銀白 不對外開放
渝陜交界地黃安壩景區游客接待中心,有間房子的玻璃水箱里用山泉水養著一株千年太歲,目前太歲不對游客開放。太歲保養要求室內通風良好,嚴禁陽光直射,嚴禁使用閃光燈拍照,盡量減少聲噪,不準用手直接接觸太歲,3天換一次水。
此株太歲是黃安壩景區員工劉德興在黃安壩一山坡上發現的。劉德興工作之余最大愛好就是研究動植物,是地道的生物迷。2014年3月25日下午,他照例在山坡上轉悠,突然眼前一亮,發現不起眼的雜草堆里一團白色的東西,初看以為是不知名的白色山菌,用手一摸肉乎乎的,全然沒有菌類的質感。景區把實物圖片傳遞給相關專家,經初步鑒定劉德興發現的這株所謂的“白菌”就是太歲,生長期至少千年以上。這株太歲,高45厘米、周長65厘米、重7.5千克,通身銀白無雜質。
注:太歲,俗稱肉靈芝,普遍認為是一種大型黏菌復合體。太歲中除了黏菌外還有多種真菌和細菌,其主要成分是膠質填充物。
“千年杜鵑王”需15人才能合圍
“這兩棵杜鵑好大哦,肯定生長了上千年!”11月11日,記者在城口縣明中鄉一字梁山見到了被當地村民封為“千年杜鵑王”的兩棵杜鵑樹,枝葉茂盛,長勢喜人。
“我和幾個驢友一起到一字梁山上露營時發現了這兩棵古樹,正遇到開花的季節,紫色的花無比好看,連一片葉子也看不到,就像一個花球。”明中鄉野外露營愛好者向記者描述了發現“千年杜鵑王”時的情景。
記者爬上海拔1800米的一字梁山,見到了傳說中的“千年杜鵑王”。兩棵杜鵑樹均呈半圓球狀,枝葉整齊,仿佛被園藝工人精心修剪過一般,遠遠望去,形似一個綠色的大蘑菇。其中較大的一棵樹冠冠圍達20余米,需15人才能合圍;較小的一棵冠圍也有近19米。當地村民介紹,兩棵杜鵑古樹相生相伴,相濡以沫歷經千年。到了每年的5月份,這兩棵杜鵑王樹便開滿了紫色的花,每棵樹上數萬朵杜鵑花競相開放時,只見花朵不見葉,成了一個紫色的大花球。
“和此前發現的千年銀杏樹一樣,這兩棵杜鵑古樹是明中的財富!”明中鄉黨委書記江成敏介紹,當前,應做好對這兩棵杜鵑古樹的保護。該鄉已邀請林業等相關部門的相關專家到現場對杜鵑古樹的生長特點、樹齡等作深入的研判。
據了解,之前,城口曾在九重山發現過一棵野生杜鵑古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