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評價義務教育學校教育質量好壞,將不以升學率、學生考試成績作為唯一標準。記者前日從“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暨中英(重慶)學校自評文化與能力建設項目專題研討會”上獲悉,《重慶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質量標準(試行)》(下稱《標準》)出臺,將從學校工作和學生發展兩大板塊、10個方面來衡量學校育人質量。
市教育評估院院長龔春燕介紹,通過對全市各區縣2000多所學校監測,將70%左右學校能達到的水平定為《標準》的基準值。初步構建了可測、可評的教育質量指標體系。
評價學校將分4個等級
一所學校教育質量好不好,將采用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個等級來評價。優秀的學校,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強,能獨立思考、批判質疑、鉆研探究、發現和解決問題。良好的學校不以升學率、學科考試成績作為評價教師和學生的唯一標準,推行等級評價。學生學業水平達到國家課程標準的要求,學校才算合格。如果有較多學生無法掌握現有學習內容,這樣的學校不合格。
同時,優秀的學校,學生能主動而富有個性地學習,在興趣特長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學生普遍存在厭學情緒的學校則不合格。
不單以分數評價學生
龔春燕介紹,通過對4年級和8年級的17萬學生、1萬多名教師、1000多校長調查顯示,和2010年相比,學生負擔減輕10%~20%,教育質量提高4%~5%。不過,調查同時顯示,一些學校也存在一些問題,對整個教育質量的認識還存在“唯分數化”,存在對音體美等學科的擠占,這樣的學校比那些沒有擠占音體美課程的學校,學生成績要差得多。
“今后,對學生的評價將不再以分數來衡量,也將用等級來評定。”龔春燕說,下一步,中考也要進行學業水平考試,并制定學生等級評價標準。
《標準》具體有哪些內容?為什么用這些指標來衡量教育質量?昨天,市教育評估院專家進行了解讀。
我市義務教育學校教育質量標準
學校工作
1 組織管理
構建三方評價體系
標準摘要:促進學生全面、個性、主動發展。構建學校評價體系,開展學校自評、社會評價和家長評價。師生對學校管理工作的滿意度、教職工對領導班子的認同度達到85%,社區和家長對學校的滿意度達到80%。辦學有特色,師生對校園文化和辦學理念的認同度達到85%。
專家解讀:《標準》強調以人為本,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同時,評價改革、辦學特色、校園文化等學校內涵發展方面的標準,強化素質教育。
2 德育工作
配心理咨詢教師與場所
標準摘要:各學科教學體現德育滲透、體現真善美的價值取向。有心理咨詢和輔導專兼職教師與場所。組建學校家長委員會并發揮作用。
專家解讀:《標準》強調全程育人,體現在課程育德、活動育德、常規育德等方面。同時,強調全員育人,體現在班級建設、學生組織指導、心理輔導、弱勢群體幫扶等方面。
3 教師隊伍
學生對教師認同達85%
標準摘要:教師遵守《重慶市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十不準”》規定。不組織學生進行有償家教。學生對教師的認同度達到85%,家長和社會對師德師風的認同度達到90%。
專家解讀:《標準》強調師德師風,包括對待工作、對待學生、對待同事、對待家長和社會等方面。其次,強調教師的專業發展,包括職業成就感、繼續教育、校本教研、課題研究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