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日報訊 (記者 黃光紅) 近日,工信部、公安部、國家工商總局聯合印發《電話“黑卡”治理專項行動工作方案》,決定自2015年1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聯合開展為期一年的電話“黑卡”治理專項行動,要求電信企業在今年年底前全部電話用戶實名登記率達到90%以上。
早在2013年9月,我國就實施了電話用戶實名登記制。時隔1年多后,實名登記制為何仍未完全落實?我市三大運營商又將如何阻擊“黑卡”?
冒用他人身份現象普遍
實名登記的難題之一,主要源自運營商的代理商。
1月7日,在花園新村一聯通代理網點,記者稱想買一個手機號,一營業員要求記者必須拿身份證登記。隨后,記者暗訪冉家壩、觀音橋和解放碑等地的10多家電信代理網點也發現,每一家都要求用身份證進行實名登記才能買號。
據業內人士透露,三大運營商有大量號碼是通過代理商賣出去的。長期以來,為追求利潤,代理商往往不嚴格核實用戶身份信息,導致很多人冒用他人身份信息登記,“目前各代理商嚴格執行實名登記制,主要是因為最近監管部門在嚴打,‘風聲緊’,不敢亂來。”
運營商無法強制老用戶登記
“黑卡”泛濫成災的另一個原因,源自運營商的老用戶。
據了解,在實行實名登記以前,各大運營商都有數量龐大的老用戶。“按照《合同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這些老用戶,運營商不能通過停機等方式強制他們登記。”重慶煒林律師事務所律師熊柏林認為,這給實名登記造成了障礙。
重慶移動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該公司未經實名登記的用戶主要是以前的老用戶。過去1年多來,公司只能通過換新卡送話費、非實名登記號不能享受多種優惠等措施,鼓勵老用戶實名登記,“但這需要一個過程。”
如何阻擊“黑卡”?
據悉,市通信管理局近日已召集我市三大運營商,就電話“黑卡”治理專項行動進行部署。目前,重慶聯通、重慶移動正在制定具體執行方案,重慶電信執行方案已經出臺。
重慶電信有關負責人介紹,該公司將從技術、管理等方面阻擊“黑卡”。其中,針對冒用他人身份信息登記號碼的行為,將通過采用APP客戶端、與“全國公民身份證號碼查詢服務中心”聯網比對和配備二代身份證識別設備等方式,分階段實現證件核驗技術手段和自動錄入用戶身份信息。同時,提升IT支撐能力,完善技術措施,具備對長期漫游至異地的用戶身份信息的核查能力,以配合政府主管部門及公安部門的專項行動。
對社會代理渠道(含網絡渠道),重慶電信將設置更嚴格的代理條件,禁止其擅自發展下級代理。對不合規的代理網點,進行清理整改;對于未實名登記的老用戶,則將在用戶辦理新業務或變更老業務時要求其進行補登,同時利用話費積分獎勵等各種合法手段激勵用戶補登身份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