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雙休日,天氣舒適,上海世博園內團隊似海,人流如潮。在后灘廣場,紅旗幟、黃旗幟、綠旗幟,匯聚成旗幟的海洋;藍帽子、黃帽子、白帽子,涌動著彩色的人潮。
世博園花團錦簇,景色如織,各國場館,美不勝收。中國館的紅色主色調,美國館的紅藍搭配,日本館的淺冷色調,丹麥館的白色外墻,塞爾維亞館的彩色外墻,韓國館的局部艷色的點綴,太平洋聯合館的海藍色外墻,埃及館的黑白分明,讓游客領略世博色彩的無窮魅力。
世博會作為一次世界級的大型博覽盛宴,色彩斑斕的服裝色彩也無疑是世博最絢麗的看點,不同民族、不同色彩、不同風格的絢麗服飾紛紛亮相,五彩繽紛,在世博舞臺上淋漓盡致地展示對城市美好生活與和諧世博的理解。
記者發現,無論是世博園服務人員,志愿者、媒體記者、保安、清潔工,還是各國展館的服務人員,都有特別定制的服裝。這些服裝既美觀又富有人性化特征,成為世博園內一道色彩斑斕的風景線。
上海世博會城市志愿者服裝為白、綠色彩搭配,體現了綠色、環保、和諧、潔凈與創新的主題。世博城市服務站點志愿者服裝為藍色和橙色,給人眼前一亮的視覺沖擊,女裝則采擷了中國傳統服飾元素,采用旗袍式小立領,憑添幾分東方女性的韻致。
世博保安、清潔工、清潔車司機、觀光車司機的服裝,也色彩明快,舒適美觀,以蔚藍、深藍和綠色為主,體現世博園的“和諧動感”。
各國場館的工作人員服飾更是絢麗多彩,奪人眼球。德國館的男女工作人員均穿橘紅色服裝,讓人賞心悅目;俄羅斯館的紅色上衣、白色裙子分外耀眼;聯合國館的白色西式上衣,搭配黑色或紫色短裙,煞是好看。“水手”裝讓人聞到法蘭西的浪漫氣息,玫紅羅緞渲染意大利人的熱情灑脫,丹麥的服裝下擺拉開,酷似一條鮮活的“美人魚”……
中國館的服裝文化形成了獨特的東方含蓄美。浙江館的湖絲旗袍高貴典雅,早在1851年英國倫敦首屆世博會上成為中國的“開篇之作”。還有上海館制服具有中西合璧的雕刻風格,充滿海派文化;五彩苗族服裝艷驚世博園,體現出苗族文化特色;海南館鮮艷多彩的島服,讓人感受到海島的氣息……
夜晚的世博軸,變換著不同的色彩,如詩如畫,如夢如幻,儼然是一個繽紛的世界,折射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色彩,使城市更絢爛”。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段若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