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土:高智支持,人才薈萃
好項目,體現的是頂尖的人才資源。
中科院院士、核物理學家王乃彥說:“我這是第七次參加‘6·18’了。” 本屆“6·18”,王乃彥院士與福建農林大學、福建北美環保集團分別簽訂了“非動力核技術應用研究開發平臺構建及人才聯合培養”和“核輻照技術在污水處理中應用”項目,還達成6個項目的合作意向。
“6·18”已吸引了我國最頂級的科學家。自2004年26位院士首次走進“6·18”以來,僅省科協推薦的院士專家項目就有8200多個,簽約合同金額140多億元,目前已有近100個項目落地投產。
文創太陽能與莊松林院士合作開發太陽能森林防火微波通訊網絡,仙芝樓與于德泉院士合作生產靈芝三萜抗腫瘤新藥,冠興皮革與石碧院士就制革廢棄皮屑高附加值利用等進行合作……因為“6·18”,中小企業不斷“傍”上科技“大腕”。
18日,中國工程院與省政府簽訂科技合作協議。從參與主辦“6·18”,到開展省院全面合作,這家我國工程科學技術界最高榮譽性、咨詢性學術機構,對福建的支持進一步深化拓展。
而本屆“6·18”,環境保護部、質檢總局、海洋局相繼加盟,主辦單位增至19家。加之此前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四大國家級“科”字號機構齊聚“6·18”,“6·18”已成為國家部門參與主辦最多、規格最高、影響面最廣的盛會之一。這也為我省拓展了國內外項目成果征集的新渠道。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以色列科學家阿達·尤納斯教授今年專程赴會,與福州大學簽署合作協議備忘錄,并擔任福州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專家。本屆“6·18”開幕當日,來自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日本和臺灣等國家與地區的知名高校、科研機構,簽約一批重點項目,涉及新能源、現代農業和電子信息等領域。
借勢登高,“6·18”的規模越來越大,層次越來越高,影響越來越廣,成效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