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延齡:加強規范家電產品能效標識
2012年,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顏延齡提出建議國家相關部門采取有力措施,整治“虛標”造假,加強規范家電產品能效標識。
他說,近幾年來,媒體頻繁爆出家電產品能效標識的“虛標”現象。一些穿著“高效節能”外衣的家電產品,卻未必真的節能。如明明是能耗高的5級產品,卻貼上了1級或2級的高效節能標識,以此誤導消費者。上海、北京、江蘇、山東、山西等各地的質監局先后發布質量檢測報告,通報部分企業的能效標識的“虛標”造假現象。今年初,上海質監局發布一項對2011年上海家用電冰箱產品質量抽檢檢測報告,其中有5批次的品牌產品,能源效率標識名不副實,被判定為質量問題嚴重,這些產品還包括一些熟悉的名牌產品。
他指出,能效標識“虛標”造假的現象,嚴重背離了建立能效標識制度的初衷,浪費了國家財政補貼的寶貴資金,欺騙了廣大消費者,損害了企業信譽,是對培育社會誠信體系的莫大玷污,對作為一個家電制造大國來說,也損害了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形象。對此,建議國家相關部門采取有力措施,整治“虛標”造假,加強規范家電產品能效標識。具體提出以下建議:
一、強制實行第三方檢測制度
2004年國家發改委、國家質檢總局聯合發布了《能源效率標識管理辦法》,該制度采取了“生產者或進口商自我聲明、備案,政府有關部門加強監督管理”的運行模式,生產廠家自行送樣本參加檢測,對檢測者是否是第三方機構沒作硬性規定,有能力的企業可以在本企業的實驗室進行檢測。因此,這種能效標識管理,事實上是企業的一種“自檢”,這為弄虛作假者大開了方便之門。
《能源效率標識管理辦法》出臺實施八年的事實證明,這種自檢、備案的制度仍有待完善,通過推行強制性的第三方檢測鑒定制度,杜絕企業弄虛作假行為。從國際上看,在推廣實施能源效率標識的國家,如歐盟、伊朗、巴西、澳大利亞、新西蘭、韓國等大多數采用了強制性方式。建議國家質量監督管理部門,核準一批具有公認權威性的第三方強制性檢測機構。任何企業的產品,都必須通過第三方的嚴格測定,才能在產品上貼上相應等級的能效標識。企業送檢的產品必須與進入市場的產品相一致,通過檢測產品進入市場后,質量監督機構在抽查中一旦發現“虛標”現象,企業將接受召回市場全部產品的嚴厲處罰。
二、提高能效標識“虛標”作假的成本
一些業內人士反映,“虛標”能效等級已經成為家電行業的潛規則。如果老實本分、不投機取巧,企業就會吃虧;而那些投機耍滑的“虛標”企業就占了便宜。產生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是違法成本太低。企業“虛標”作假一旦查實,按照現行的《能效標識管理辦法》的規定,受到的處罰僅是由地方節能管理部門或者地方質檢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和停止使用能源效率標識。情節嚴重的,由地方質檢部門處1萬元以下罰款。家電制造企業對于節能產品高溢價追求,是企業“虛標”能效等級的動力。而這樣輕的處罰標準,對于“虛標”作假帶來的巨大利益,有何約束警示作用呢!因此,要改變能效標識“虛標”作假現象,必須加大企業的違法成本。建議修訂《能效標識管理辦法》的懲處條款。比如,對能效標識“虛標”作假的企業,追回政策補貼收入,按產品銷售數量計罰,大幅度地提高罰款數額。同時,追究企業法人,主要責任者的責任,情節嚴重的,以欺詐罪追究刑事責任。
三、強化市場監督,打擊地方保護
目前,我國實施能效標識制度的模式是:企業的自我聲明+市場監督。“虛標”作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質量監督環節的弱化和缺失。一些企業送去實驗室檢測的是達標產品,但最終批量上市銷售的卻是不達標的產品。 有的企業更過分,冰箱的容積標明是210立升,實際上連200立升也達不到。噪音、冷凍能力、冷凍速度、耗電量、能效等級等指標都有造假現象。“虛標”造假現象的泛濫不止,另一個原因是地方保護主義,政府考慮到GDP、稅收、就業等地方利益,明明知道企業有“虛標”產品,依然寬容地讓產品流出去。即使偶爾有查處,罰點錢,但不會讓企業受到嚴重損失。
對節能工作的監督,是人大和國務院授予各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重要職能,特別是對能效標識的監督,關系到國家經濟和社會民生發展的重大戰略。建議國家相關部門組織開展一次全國性的能效標識產品的專項整治行動。為防止地方保護主義,應組織各地質檢部門開展異地抽查,并形成制度化。在全面普查的基礎上,要重點檢查市場上有一定影響的大品牌產品。要主動與電視、報紙、網絡等新聞媒體參與,廣泛深入報道,向社會大眾公開檢查過程及結果。
四、建立鼓勵生產節能產品的長效機制
家電產品能效標識“虛標”作假的動因,最根本的是其背后巨大的利益因素。其中重要的一項是獲取財政補貼的支持。據2009年出臺的空調能效補貼標準,企業每銷售一臺1、2級能效空調,可獲得國家300—850元的財政補貼。2010年6月后,該標準下調至 150—250元,財政補貼占到產品最終售價的10%。至2010年底,為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中央財政共安排160多億元,推廣高效節能空調3400多萬臺。這些巨額的財政補貼,其中相當一部分被那些“虛標”產品拿去了,讓那些違法造假企業占了大便宜。
建議改進單一的財政補貼辦法,建立鼓勵生產節能產品的長效機制。要拓展思路,吸取國際上先進經驗,采用科學有效的辦法,激勵企業積極創新,生產更多優質節能產品推向市場。比如,國家有關部門可分類制定家電產品節能的細化標準,凡達到要求的產品,進入政策鼓勵推廣目錄。進入目錄的產品,允許入圍國家政府采購,獲得申請科技獎勵資格;發揮稅收的調節作用,按照企業節能產品銷售的比例,享受一定的退稅政策。商業企業銷售節能產品也應享受較低的稅率,促進擴大節能產品的消費市場。
來源:中國日報福建記者站(記者 胡美東)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