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攻堅克難 實施“三維”“三化”“三群”戰略
重質重量 又好又快
我省攻堅克難,實施“三維”“三化”“三群”戰略;全省經濟趨穩趨好,經濟運行質量排名全國前列
繁忙的湄洲港(資料圖)
核心提示:今年以來,國內外經濟形勢仍然有點兒“冷”,經濟發展困難多,下行壓力大。正處于一系列重大戰略機遇期的福建,將交出怎樣的一張答卷,備受各界關注。
省委、省政府見事早、決策快,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全面實施“兩規劃一方案”;“三維”、“三化”、“三群”持續推進;全省經濟增長逐季回升,主要指標增速好于全國平均水平,經濟運行質量繼續提高,增長結構有所改善,民生實現持續改善。
剖析我省經濟逆勢增長成績斐然的原因,專家指出,正是受益于省委、省政府對形勢判斷及時、政策給力、投資環境的改善與政府服務水平的提升,受益于一系列重大戰略政策展現出的強大的后發優勢。受訪的專家學者們也坦言,上半年的成績堅定了大家對未來的信心,相信隨著政策的持續發力,福建將繼續保持穩中趨好的發展態勢,定能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項目標任務。
重量更重質
多個指標高于好于全國平均水平
一個個統計數字,回報著全省上下的辛勤努力,福建交出的經濟答卷令人起敬。
經濟增長逐季回升。上半年全省GDP增長11.3%,高于全國平均水平3.5個百分點,增速在東部各省區中位列第二,經濟增長逐季回升;全省財政總收入增長15.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8.5%,增幅居全國第7位、東部地區第1位;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銷總額增長幅度分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4.1、8.5、1.4個百分點;全省外貿進出口增長12.2%,高出全國平均水平4.2個百分點,其中出口額列全國十大外貿省市第四位……
重速度更重質量和效率。省經貿委提供的一組工業經濟數據,釋放出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的積極信號: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230.82,較去年同期提高7.9。上半年,全省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6%左右,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同比下降2.66%,規模工業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5.1%。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新興戰略性產業快速發展,上半年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408.83億元,按現價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22.5%,高于GDP增速9.5個百分點,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為5.1%。
中科院日前發布的《中國科學發展報告2012》則更讓福建人民振奮不已——福建GDP質量排名全國第七位。在創新發展、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社會公平等發展指數上,我省均位列全國前十。
民生事業不斷改善。今年以來,我省堅持優先保證事關民生的財政投入、優先解決事關民生的利益問題、優先構建事關民生的保障機制,努力使發展的過程成為民生持續改善的過程。上半年與民生相關的財政支出達782.56億元、增長23.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分別增長12.9%、16.6%。保障性住房開工率79.2%、建成率57.7%,居全國前列……
福建師范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黃茂興表示,投資、消費、出口作為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這三方面福建均表現搶眼,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三者互相促進,又合力拉動經濟增長,可以說福建的經濟態勢趨穩趨好,經濟結構不斷改善,展現出了極強的發展后勁。”
位于泉州肖厝港區的石化庫區(資料圖)
石化產業迅速崛起
“三維”“三化”“三群”成經濟增長主引擎
在我省南部的漳州古雷半島,一個石化產業基地正在迅速崛起。古雷港經濟開發區是海西重要的石化基地之一、福建十大新增長區域之一。根據規劃,古雷區域將主動承接臺灣石化產業轉移及延伸發展,建成世界級的超大型煉化一體化石化工業園區。今年6月,古雷石化PX項目已進入試生產驗收階段,PX原料方案調整已獲國家發改委批復。
值得關注的是,依港而立的古雷港經濟開發區、古雷石化產業基地正是因港而興。古雷港區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可供建設30萬噸級碼頭的天然深水避風良港。近年來,隨著港區開發建設不斷加快,石化啟動項目在此落地建設,越來越多的石化業界把目光投向了古雷。
“福建沿海具備發展石化產業的良好的港口及陸域條件。”省產業經濟發展促進會會長、省政府研究發展中心研究員楊益生告訴記者,“正是依托岸線漫長曲折、深水港灣眾多、建港條件優越的優勢,福建才開始放飛石化強省的夢想——從一個不產一滴油的省份,到如今煉油能力排到了全國前列,石化產業成為重要支柱產業之一。而這些重量級的石化產業,也推動了產業集聚,形成規模化的產業集群,成為我省調整產業結構、推進跨越發展的強大引擎。”
古雷的成績,正是受益于與央企中石化的合作,今年以來,我省狠抓“三維”(央企、外企、民企)項目對接,不斷深化與央企的合作,組織赴臺港澳、東南亞和美國招商。截至6月底,納入全省“三維”項目跟蹤管理系統的央企、民企、外企共1885項,總投資已達2.86萬億元。
“港口群的發展,也同時促進了城市化的協同發展”,楊益生指出,“三化”(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三群”(港口群、產業群、城市群)在福建的發展,已呈現出互相依托、互相促進的良好發展態勢。
政策持續給力
政府作風轉變推動投資環境不斷改善
談及上半年成績,專家們提得最多的除了“形勢的科學研判”,就是“政策的給力與環境的改善”。
早在去年年底以來,省政府就陸續制定出臺了促進工業穩定增長的“6+6”政策、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12+9”政策、支持企業技術改造的12條政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11條政策等。
組合拳打出,激發了企業的生機和活力。比如,利用我省電力供應保障優勢,出臺用電獎勵政策,企業紛紛開足馬力生產。而減免稅費,則讓企業輕裝上陣。今年年初以來,全省已取消和停止征收行政事業性收費100項,緩征涉及工業企業的房產稅、土地使用稅和水土保持補償費等,預計今年可減輕企業負擔440多億元。
而政府作風的轉變,推動了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早在今年年初的省人代會上,省長蘇樹林就明確提出要“少開會、開短會,開解決實際問題的會;少講話、講短話,講群眾聽得懂、記得住、用得上的話;少發文、發短文,發簡明扼要管用的文”。去年省政府對省級行政審批項目集中清理,削減47.7%,使我省成為全國保留省級行政審批項目最少的省份。
聲音
“正是省委、省政府對經濟形勢的科學研判及出臺了一系列很有成效的措施,我省才有這樣喜人成績。相信福建經濟一定能延續又好又快的態勢。”
——福州市民葉生全
“福建是我國民營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11.3%的經濟增速,得益于民營經濟的強勁活力,更得益于近年全省上下形成的良好政策環境。”
——福建特藝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