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足浴、上門體檢、廚藝大賽、老年合唱團、睦鄰舞會……,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社區文化生活和組織,正在深圳坪山新區的基層遍地開花,“接地氣”的23個社區服務中心,已經在該區實現了全覆蓋。
深圳坪山新區黨工委書記楊緒松將該區正在實踐的社區服務新模式,精煉地歸納為“百姓點菜政府買單”,社區服務中心不是政府部門,而是由“政府購買社會運作”,根據居民需求提供服務,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的專業優勢,初步形成了“一社區一特色”的服務品牌。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的經濟社會取得重大成就,中國的GDP總量已上升至僅次于美國的第二位,民眾的生活條件和環境得到快速提高,同時,民眾對包括社區文化生活等的要求也正日益發生變化,全國多地都在摸索基層政府如何提供更優質公共管理與服務。深圳坪山新區等地實踐的這一社區服務新模式,正是這一大環境下的積極探索。
在深圳坪山新區沙湖社區服務中心,身著印有“社工”字樣服裝的張杰正在張羅著為正在排舞的阿姨們服務,在這個社區服務中心,圖書室、練舞廳、書畫社、兒童游樂場等一應俱全,這里的服務均由專業的社工來提供。
深圳坪山新區管委會副主任雷衛華介紹:“以往的社區服務,很多時候是由居委會、街道辦等來提供,但基于其本身為政府部門,提供的也大都是辦證、辦事的服務,社區服務這一塊囿于很多因素難以大規模搞起來,后來坪山新區推動由政府向專業機構購買服務這一模式,社區服務中心由專業的社會組織來運作,更接地氣地運作方式,讓坪山的社區服務這一塊很快就活躍起來了。”
坪山新區社會建設局局長楊勇稱,當地通過公開招標,將23個社區服務中心委托給8家社工機構運營,230多名社工運用社會工作專業手法服務居民,以滿足居民的多元化、個性化需求,到2014年底,新區的社會服務中心孵化的社區社會組織達109個,開展社區活動5882場,總服務人次達115萬,有效地激發了社區活力,促進了社區融合。
“在坪山秀新社區,由于社區服務中心開展的活動吸引了眾多民眾參加,70多歲的退休老教師成了帶頭人,組織了20多人的百靈鳥合唱團,很多老人麻將都不打了,都積極參加社區的各種娛樂活動。”雷衛華稱,社區居民實際上非常需要服務引導,健康的積極向上的社區活動,不僅僅活躍了民眾生活,還融洽了鄰里關系,一舉多得。
當地的社區服務中心還積極借鑒了香港的社區服務經驗。雷衛華稱:“香港的專業社區服務開展了很多年,有很多經驗,坪山的社區服務中心運作,也從香港借鑒經驗,我們聘請了優秀的香港督導任新區社區服務中心的督導和顧問,請他們來社區實際督導,此外,還每年組織兩批社工赴港參觀考察,學習社工的服務理念。”
“我們的社區服務中心就是香港督導幫助開始初期的服務規劃的,后來根據我們社區具體的實踐情況,再逐步加以充實完善,我自己也被組織去了兩次香港交流學習,他們那里的社區服務做得很細很人性化,這一塊我們也在吸收學習。”沙湖社區服務中心一位社工這樣表示。
目前,深圳坪山新區每萬人擁有社工7人,在深圳全市各區中比例最高,這一數字在全國也名列前茅,義工數量也迅速發展到3461人,“社工+義工”的模式,讓社區服務中心能更加廣泛地深入到民眾中間,也促進了鄰里互助,外地人和本地戶籍人口的和睦相處。
深圳坪山新區成立于2009年,是深圳東部新的區域發展極,過去5年來,當地將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放在同樣的位置同步規劃,社區服務中心等的建設從無到有,社會效應日益顯著;2014年,坪山新區被國家民政部確定為“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試驗區”和“首批全國社會工作服務示范地區”。
“我們將民政部的決定視為對新區的鞭策和進一步改革創新的動力”楊勇表示,坪山新區還將繼續豐富社區服務內容,不斷提高信息化服務水平,加強社工人才隊伍建設等,繼續探索社會建設新路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