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多家醫院分娩產婦人數上升
本月市兒童醫院新生兒數量增加三成,“單獨二孩”出生是主要原因之一
羊城晚報訊記者文聰報道:今年35歲的曾女士又要做媽媽了,她的預產期是四月初,由于擔心屆時醫院床位緊張,所以這幾天她都在想方設法找熟人幫忙預訂床位。記者昨日走訪多家醫療機構獲悉,從三月份開始,分娩產婦的人數呈逐漸增多趨勢,其中僅市兒童醫院本月的新生兒數量就增加了30%。不過由于目前全市婦產科床位數多達4600多張,因此產婦們的分娩需求基本上可以得到滿足。
去年六月起申請漸回落
據市衛計局有關負責人透露,東莞去年3月底貫徹實施“單獨二孩”政策后就開通了“綠色通道”,截至去年12月31日,全市符合“單獨二孩”的夫妻6149對,已有4836對提出申請,提出申請的比率達78.64%,這個申請率在全省甚至全國來說都是比較高的,其中4165對已完成再生育審批,審批通過率達86.12%.
盡管東莞總的申請率高企,但從每個月的申請數看,“單獨二孩”卻正在逐步降溫。羊城晚報記者了解到,政策實施首月有499對單獨夫婦申請生二孩,5月份暴漲至1100對。從6月份開始申請量逐步回落,8月份、9月份降至413對、430對,10月份、11月份進一步降至365對、285對。該工作人員解釋稱,這是因為政策剛實施的前幾個月消化了大部分有生育意愿的申請者,因此申請人數逐步減少。
市兒醫院新生兒增三成
去年提出“二孩”申請的產婦,目前不少人正在陸續進入預產期。曾女士最近一直在忙著找熟人,想托關系在四月初去市人民醫院產科“霸”個床位,“自從‘二孩’政策出臺后,我們小區里像我這樣的二胎媽媽越來越多,所以我擔心分娩那段時間東莞會出現‘生育高峰’,醫院里沒床位。”
羊城晚報記者隨后從市人民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市兒童醫院等多家醫療機構了解到,正如曾女士所預料的那樣,從三月份開始,分娩產婦的人數呈逐漸增多趨勢。據市兒童醫院院辦副主任羅玲介紹,與今年一、二月份相比,分娩產婦增加了30%多。“除了一些外省產婦回莞分娩外,‘單獨二孩’也是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
高齡產婦增醫療風險升
產婦數量逐漸高企,這是否會導致產房緊缺呢?市衛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東莞市取得《母嬰保健技術服務執業許可證》助產技術服務項目的醫療保健機構共71所,全市婦產科床位數為4600多張,按照平均住院日為8天計算,每年可承擔21萬名產婦分娩,但全市近三年的分娩量分別只有14.9萬、16.1萬、15.5萬人次。因此“單獨二孩”政策出臺以后,盡管分娩量會有所增加,東莞市的產科床位仍然是充裕的,基本上可以滿足因政策改變而導致的分娩量增多的服務需求。
市人民醫院產科相關負責人則認為,“單獨二孩”的壓力并不來自床位,而是醫療風險。“放開二孩政策后,高齡、高危產婦比例會多一點,產后的并發癥也多,比如高血壓、糖尿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