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中國供應商”定價不過1.8萬元,很快改為2.5萬元,再后來又調到4萬—20萬元。從2001年到2005年,短短4年間,“中供”每年的凈利潤都以3倍的速度增長。杭州維尚衛浴有限公司總經理全水洪,正是被這股潮流所吸引,成為了其中一員。
在決定從事衛浴出口生意時,全水洪就選擇了簽約“中國供應商”,因為除了廣交會,中國尚沒有其他通道能像阿里巴巴一樣,集中如此多的外商:2001年,阿里巴巴海外用戶為150萬,2009年已經升至1000萬。現在全水洪公司70%的海外訂單,都是在阿里巴巴平臺上敲定的。
2006年,時任阿里巴巴COO的李旭暉說,“在5年之內,‘中國供應商’的潛力幾乎是無限的。”李是臺灣人,來阿里之前,他在臺灣一家貿易公司干了10多年的銷售工作,阿里巴巴最早推銷“中供”,他是“中國供應商”副總裁,不僅要給阿里巴巴銷售團隊上課,還負責華東地區銷售,后又負責全國銷售。10年后,“中國供應商”會員欺詐問題曝光,李旭暉引咎辭職。
事實上,直到2007年之前,“中國供應商”都沒出現過一例欺詐投訴,這也是外商們覺得“中供”靠譜的地方,畢竟能交最低一年4萬的會費,這家公司還是需要一定實力的。那一年,阿里巴巴突然發現,福建莆田100多家“中國供應商”用戶,除了16家沒有問題外,其余都涉嫌欺詐,后來阿里巴巴索性取消了莆田的銷售點。
建立在阿里巴巴B2B模式之上的“中國供應商”,確有其長處和優勢。全水洪可以讓全世界范圍的買家找自己,但也面臨著數千家同行共同搶食的局面。2007年,次貸危機剛剛露出苗頭,并逐漸影響歐美市場進口需求,全水洪就在那一年感到“中供”的宣傳效果,已漸漸不如往年,100萬美金的大客戶已經越來越少了。商人們賺的錢少了,自然就漸漸感到“中國供應商”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