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洲水利樞紐三線四線船閘投入使用
西江干流3000噸級船舶可直達粵港澳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梧州訊 (記者 董文鋒 通訊員 符元基李昌松)1月20日,隨著11艘民用貨船緩緩通過長洲水利樞紐三線船閘并駛向下游,標志著解決廣西內河運輸瓶頸的關鍵項目——梧州長洲水利樞紐三線四線船閘通航成功并正式投入使用,這也意味著西江干流3000噸級船舶今后可直航粵港澳,使西江航運駛入快車道,這對完善廣西綜合交通運輸布局,吸引東部產業轉移,推動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建設,加快西江經濟帶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長洲水利樞紐位于梧州市上游約12公里的西江干線上,是西江下游廣西境內的最后一個梯級,被視為千里西江的“咽喉”。作為西江經濟帶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的重點項目,長洲水利樞紐三線四線船閘工程的建設一直備受關注。工程建設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嚴振石介紹,此前僅有一線二線船閘,設計的年過閘貨運量合計為3920萬噸。為打造西江航運的“水上高速公路”,2011年5月,長洲水利樞紐船閘擴容改造,三線四線船閘工程開工建設。整個工程概算投資37.56億元,單向設計年通過能力合計達到9600萬噸,為原有船閘的兩倍多。“通過能力大幅度提升后,船舶的過閘速度加快,將有效緩解枯水期樞紐待閘船舶長時間等候的突出問題。”嚴振石說,三線四線船閘通航后,連同原有的一線二線船閘,長洲水利樞紐在同一條壩軸線上共有四座船閘,其單向設計通過能力將提升到1.36億噸,成為世界上通過能力最大的內河船閘群。不僅如此,三線四線船閘可滿足3000噸級的船舶通過,結合航道等級的提升,今后3000噸級船舶可從西江干流順江而下,直達粵港澳。
據了解,長洲水利樞紐三線四線船閘全長4.5公里,不僅一次可通行6艘3000噸級貨船或3列一頂2×2000噸級船隊,而且兩個船閘之間設置“互灌互泄”輸水系統,與同類型船閘相比,節水達38%,是世界上最節能的船閘之一。由于三線四線船閘與一線二線船閘分屬不同業主,建成使用后,4個船閘相當于4條車道,如何實現聯合調度管理,提高運輸效率,成為擺在各方面前的一個難題。從2011年開始,自治區交通運輸廳為此開展調研,經過反復研究,最終確定4個船閘聯合調度采取“三統一、一分開”(即統一調度、統一信息發布、統一報到,分開各自維護運行)的調度方案,由廣西西江開發投資集團作為運營管理單位。廣西西江開發投資集團副總經理寧武介紹,為了順利實現聯合調度,集團此前多次聯合相關單位進行研究,對船舶的船型、類別進行分類,對船舶在整個調度范圍內不同航段的航線、航速、時間等進行規定,形成了更為具體的聯合調度方案,確保船閘暢通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