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阮曉瑩)昨日是國際海關日,為增進公眾對海關工作的了解,南寧海關首次舉行了“海關開放日”,通過微信平臺征集報名的方式邀請了近30名市民和媒體代表一起先后參觀了南寧保稅物流中心、審單中心和邕州海關報關大廳等海關工作場所。
海關對大多數人而言既神秘又陌生,前來參觀的市民都期待掀開海關的“神秘面紗”。走進寬敞的南寧保稅物流中心,市民對這里先進的設施充滿了好奇。“首先我們要查看集裝箱上的海關鎖是否完整,然后開箱查驗,物品是否與報關單上一致……”在海關關員的詳細講解下,一票貨物從進口到通關的全流程展現在人們面前。
廣西財經學院應屆畢業生楊符慧大學學的是國際貿易專業,在普通人中她算得上是比較了解海關的人了。“平時上課,老師會說一些和海關相關的知識,但是這樣近距離了解的機會太少了。印象最深的就是海關的智能化建設,無紙化通關、審單也是通過系統操作,效率非常高。”
特意前來的企業代表表示,以往與海關直接接觸都是在報關大廳,像這樣“零距離”的接觸機會比較少。南寧海關表示,今后將根據市民需求,多舉辦類似活動,讓更多人走進海關、了解海關。
■小知識
國際海關日的由來
國際海關日在1984年1月26日由世界海關組織設立,以紀念海關合作理事會成立30周年及其首次理事會全體會議。1947年9月12日,歐洲經濟合作委員會的十三國政府在巴黎發表聯合聲明,準備建立歐洲海關同盟,并在布魯塞爾成立海關同盟小組。1950年12月,由該小組草擬,有關國家簽署了《關于建立海關合作理事會公約》,1953年1月26日,海關合作理事會正式誕生。我國于1992年年初成為海關合作理事會的正式成員國。國際海關日之目的為推廣海關合作、促進國際貿易,以及建立各海關組織間的緊密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