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僧VS長途運輸上榜理由:現代“物流業”是在“西天取經”的路上誕生的
讓人忘不了———
另類解讀版本不少
其實,這個“《西游記》10大現代職業啟蒙且看另類解讀”并不是頭一次對《西游記》另類解讀。不知從何時起,我國開始了全民“大話西游”時代,《西游記》被賦予了無數個沒有出現過的含義,在無數另類解讀中,出現了各種流派,“職場西游”就是其中一個主要的流派。
此流派有著別具一格的解讀,把《西游記》從一本神話小說,變成了一本現代商戰寶典。像《孫悟空是個好員工》、《從職業角度解讀《西游記》》、《從〈西游記〉看現代企業管理》、《從〈西游記〉看績效管理》這樣的文章,開始充斥報紙雜志和互聯網頁面,其中一些甚至裝訂成冊,出書發行。
說起《西游記》的衍生物,被譽為“最佳網絡文學”的《悟空傳》當為馬首———《南方都市報》曾用專版連續刊載,有人甚至耗資3000萬元將其制成一部標準長度的動畫電影和一部52集的電視動畫片。
《沙僧日記》同樣亦受《大話西游》影響,走的是以情動人的路子,這些充滿靈性的文字曾感動了無數網上的GGMM(網絡用語:哥哥妹妹),它還被《江南時報》列入“2003購書指南”推薦書目。
此外,網上還流傳“西游記與團隊管理”,將唐僧師徒的關系與現代企業團隊關系進行對比分析,將唐僧譽為“精明的領導者”。還有“西游記團隊成員心態解讀”等另類分析,都有不少網友熱捧。
此外,網上還流傳著不少《西游記》的惡搞網帖和漫畫,除了網絡上的衍生,歐美和日本的電視作品也經常對《西游記》進行繼續戲說乃至惡搞。
讓人想知道———
為啥愛打《西游記》主意
近年來,《西游記》成為“再創作”次數最頻繁的文學名著,為啥大家都愛打它的主意?這部名著有什么獨特的地方讓它經歷了歷朝歷代,仍然可以跟得上時代的潮流?記者采訪了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重慶作協副主席莫懷戚。
莫懷戚表示,原因有三:第一,不同于《紅樓夢》、《三國演義》等現實題材小說,《西游記》是一部神話小說,與現實聯系少,不受現實約束,比較隨意,所以給人很大的想象和創造空間,所以更容易“再創作”。
第二,人物形象鮮明個性,有很強的娛樂性,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取向,生活壓力很大的現代人更傾向于演繹這種娛樂性題材。
第三,《西游記》是一部浪漫主義色彩很濃的作品,話題輕松,網友以年輕人居多,所以這種題材更受網友歡迎。
對于網友的這種“再創作”,莫懷戚表示,應該抱著一種包容的心態,理解大眾的文化需求,不能把經典當做雷打不動的東西,在尊重和認識的基礎上改編和再創作,也是對經典的一種傳承。但是,相關管理部門應該掌握一個底線,防止文學經典被進行惡趣味的“再創作”,保持文學經典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