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警示
一:警惕服裝、鞋類傍洋名牌忽悠消費者現象。
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國外知名品牌服裝、鞋類進入河南省消費市場,購買洋品牌的消費者也很多。一些廠商為求得更高的利潤,利用部分消費者盲目追求洋貨和認為洋品牌等同于高檔商品的認識誤區和心理,有意將國內生產加工的服裝冠以洋名,故意隱瞞產地信息,做一些虛假廣告,虛高價格誤導消費者購買。目前,市場上出現了很多價格高、質量一般甚至較低的假冒洋品牌和傍洋名牌服裝和鞋類產品,消費者在購買后穿著不久就出現破損、起球、開線,服裝洗后縮水、褪色等現象。鞋類出現開膠、開線、斷底、斷面等問題,而商家常常以消費者使用不當為由推脫責任,不積極履行“三包”義務。
在此,我們提醒廣大消費者:1、樹立正確的消費理念,摒棄一味崇洋的消費心理,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來選購。2、在選購時除了要看清楚名字、廣告牌子,聽銷售人員的介紹外,還要仔細翻看商品的標簽中的產地信息,以免上當而白花了大量冤枉錢。
二:家庭裝修“玄機”多,擦亮眼睛防上當。
當前,家庭裝修市場存在的問題依然較多,集中表現為:誠信度較低,合同陷阱、偷工減料現象時有發生。家庭裝修工程又具有費用大、環節多、涉及面廣、周期長的特點,給廣大消費者權益保護帶來一定難度。為此,提醒廣大消費者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1、在制定預算、選購材料和整體布局等方面要遵循科學、合理、安全、節約、環保的消費原則,盡量減少奢華繁復的重裝修,力求健康簡潔。2、注意掌握家庭裝修方面的信息和基本知識,向有經驗的親朋好友請教,使用什么材料、價格多少, 做到心中有數。3、選好裝修公司或裝修隊,簽好裝修合同。4、跟蹤和監督裝修的全過程,發現問題及時交涉和要求整改。5、謹慎支付每筆預付款和尾款,把好工程驗收關。
三:謹防掉進保健類產品營銷和廣告陷阱。
近年來,保健類產品的投訴居高不下。主要原因是一些保健類產品廠商利用大眾媒體,采用“名醫”就診、國內外“專家”推薦、“患者”現身說法等具有欺騙性的宣傳營銷方式,將只有保健功能的產品虛夸為具有神奇效果和治療作用,誤導消費者購買。為此,河南省消費者協會提醒廣大消費者:慎購慎用保健類產品。不要圖省事和方便快捷而把健康和養生簡單建立在使用保健類用品上,特別是老年人和疾病患者更須謹慎,以免危害自身健康或延誤治療。
四:小家電新品花樣多,選購使用安全放首位。
近幾年,小家電以其價格便宜、體積小巧、功能多樣、使用方便等特點很受消費者的青睞,快速走進了尋常百姓家庭。在給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小家電在產品質量、營銷服務、安全等方面也出現了很多問題。在此,提醒廣大消費者在購買和使用小家電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要盡量選購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保障度較高的知名品牌的小家電。2、購買有3C認證標志的產品,以保障安全。3、使用過程中要嚴格按照說明書要求操作。4、對于陳舊的小家電要及時淘汰,切勿圖省錢而埋下危及人身安全的隱患。同時,我們也呼吁相關部門加快制定和出臺小家電的生產和檢測標準,讓廣大消費者買的放心,用的安全。
五:農資質量不樂觀,農民維權工作要加強。
農資問題主要集中在化肥和種子上,群體投訴時有發生,涉及面廣,損害面積大,解決難。為此,提醒廣大農民朋友在選擇農資產品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要積極向當地農業局、種子站等單位咨詢,盡可能多地了解和掌握農資產品及其在當地的使用效果等信息。2、從有資質、正規的農資銷售商處購買。3、購買時要仔細查看產品的包裝、標識、廠名、廠址、合格證、生產日期、保質期等。4、不買三無產品。5、購買時要索要購物憑證,使用后要留存包裝物和少量樣品。6、發現或者遭遇問題農資時,要及時向消協或監管部門投訴和舉報。
六:汽車質量安全存在隱患,售后服務問題多。
消費者投訴反映:質量問題多。如發動機、變速箱、底盤、儀表盤等主要部件在使用不長的時間內就出現漏油、漏氣、怠速不穩、表盤不準等問題;維修質量差,售后服務得不到保障。有些修理廠人員、資質不夠,維修技術差,車輛多次送修仍不能從根本上排除故障;購車合同爭議多。銷售商不按合同規定及時交車,或者交車時加價。合同不規范,在合同條款中對于消費者和銷售商在權利義務約定上不明確、不對等;檢測舉證維權難。汽車一旦出現質量問題,造成消費者舉證難、鑒定難、求償難;新車車內氣味怪異,裝飾材料如甲醛等有害物質超標。在此,他們提醒廣大消費者注意以下幾點:1、購車前盡量多了解各類型車情況及其在當地售后服務的相關信息,做到貨比三家,慎重選擇。2、選車和購車過程中最好在有經驗的人士陪同下進行。3、謹慎簽訂《汽車銷售合同》,要盡可能地將付款、提車驗車及售后服務承諾等相關事項以書面形式詳細載明。4、把好驗車提貨關。消費者在提車時,要仔細對車的重要部件、配置、隨車備件、證件資料單據等進行逐項核查,確保無誤后方可簽收“交接單”。5、對于購車后使用期間出現的質量或服務問題,要積極與經銷商服務商或生產廠家交涉,必要時可向當地工商、質檢和消協申訴、投訴,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七:公用事業服務,期盼明明白白消費。
近幾年,水、電、氣、暖、有線電視等公用事業服務、收費和漲價問題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為此他們提醒廣大消費者在日常消費過程中注意以下幾點:1、積極使用賬單消費,做到明明白白消費;2、消費者要提高自身維權意識,遇到問題及時與經營者協商解決同時,積極向消協和有關監管部門反映。3、遇到嚴重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經營企業又不予解決的,消費者可以投訴、申訴或者提起訴訟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4、消費者應當積極參與公共事業漲價和收費監督,及時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八:霸王條款頻頻出現,保險市場仍需規范。
隨著消費者保險意識的逐年增強,購買各類保險的消費者越來越多,他們提醒廣大消費者在購買各類保險時要做到理性購買。1、選擇資信較好的保險機構。2、仔細閱讀保險條款。3、對于個別保險公司在服務或理賠中顯失公平的做法,消費者要及時向有關保險監管部門、行業協會反映,也可以向消費者協會投訴,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來源:中國日報河南記者站(記者 張雷龍) 編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