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題解難峰回路轉
作為資源枯竭城市的焦作市,自上世紀90年代,將改革發展的羅盤定位為經濟轉型之后,持續抓轉型,務實求發展,先后實現了由“黑色印象”向“綠色主題”,由傳統產業向現代產業的轉變。
經過多年的持續轉型發展,焦作市開始進入后工業化時代,具備了城鎮化水平較高、城鎮密集緊湊,工業、農業、旅游基礎較好等優勢。焦作在中原經濟區建設大局中如何定位,如何在持續轉型中進一步提升,是全市上下都在思考的問題。
焦作北邊是山,南邊是灘,中間是優質農田,工業發展不能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為代價,更不能走犧牲環境的老路,可供工業發展的土地空間、環境容量有限,要素制約加劇,這是焦作經濟轉型必須破解的難題。
今年2月,省委、省政府發文支持焦作市建設中原經濟區經濟轉型示范市之后,焦作市進一步強化用領導方式轉變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奏響轉型“第三樂章”,開始由單項推進向新型城鎮化為引領的“三化”協調發展轉。
新型城鎮化如何引領?現代城鎮體系如何構建?核心城市如何發展?中心鎮如何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如何布局?城鄉建設如何統籌?城鄉二元結構如何破解?……一個個問題擺在了面前。
學習,討論,調研,借它山之石結合焦作實際,焦作上下形成共識:高標準建設新型農村社區,這是統籌焦作城鄉發展的切入點、新型城鎮化引領的戰略基點。
焦作成立了由市委書記任政委,市長任指揮長,市委副書記任常務副指揮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指揮部。市四大班子主要領導和市直單位一把手都建立了自己的幫扶聯系點。
焦作市委、市政府制定了《關于加快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實施意見》、《關于制定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配套政策的通知》和《焦作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用地管理暫行辦法》等配套文件,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
全市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推進會上,確定了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目標任務:3年建50個、8年建100個新型農村社區;明確了“分類指導、科學規劃、群眾自愿、就業為本、量力而行、盡力而為”24字方針;指明了向城市、產業集聚區、有條件的中心鎮集中,城中村、城郊村、城市新區、產業集聚區、有條件的中心村和不適宜居住村莊優先的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