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8月29日在濟源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上了解到,早在2010年12月6日,河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盧展工在濟源調研時曾這樣評價:“濟源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城市,濟源最大的優勢就是有活力”;同時也給濟源市提出了新的發展定位:“建設中原經濟區充滿活力的新興中心城市”。
濟源市委書記趙素萍說,把濟源建設成為中原經濟區充滿活力的新興中心城市,寄予著省委、省政府對濟源發展的新期望,也是濟源廣大干部群眾的共同期盼。圍繞這個新定位,我們認真謀劃“十二五”的發展,確立了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以城鄉一體化為主戰略,以富民強市為中心任務的總的指導思想,確定了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在全省實現城鄉一體化的“兩個率先”目標,并提出要著力打造中原經濟區“四區三基地”:城鄉一體化先行區,新型有色、裝備制造、能源基地,沿邊開放合作示范區,南太行、沿黃生態屏障區,改革創新試驗區,努力為中原經濟區建設當好“先行者”、種好“試驗田”。奮力完成既定的發展目標和發展任務,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是當前我們所有工作的中心和大局。
深入實施“工業強市”戰略
工業是濟源市的支柱產業,必須進一步強化工業的主導地位。要按照“做強做優傳統產業,做大做強新興產業”的理念,加快提升鉛鋅、鋼鐵、化工等傳統優勢產業發展水平,在發展循環經濟,拉長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強自主創新和產業配套能力上求突破,濟源市著力打造全國重要的鉛鋅深加工、河南省重要的特種裝備制造兩個千億元產業基地。加強規劃引導和政策支持,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節能環保等戰略新興產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大力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培育一批“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
培育壯大第三產業
第三產業是濟源市發展的潛力所在。要把推動服務業大發展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堅持做大規模與提升層次并重、發展生產性服務業與新興服務業并重,重點發展旅游、現代物流兩大支撐服務業。切實加大對旅游業的投入,不斷強化旅游業的支撐作用。充分發揮濟源市區位交通優勢,推動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轉型,打造豫西北、晉東南區域性物流中心。加快發展商貿、餐飲、房地產、社區和養老、金融、健康、創意等服務業。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現代農業是濟源市農業發展的方向。加快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做大規模,提升品質,著力打造綠色、有機、高端農產品生產基地。發展現代畜牧業,建設集良種繁育、飼料生產、優質基地、產品加工、知名品牌為一體的現代畜牧業體系。完善現代農業服務體系,發展新型農村合作組織,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不斷增強農業綜合競爭力。
扎實推進產業集聚區建設
產業集聚區是提升產業發展水平的重要載體。要按照“企業集中布局、產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合構建”的基本要求,加快虎嶺、玉川、高新技術三個產業集聚區和玉泉、梨林、邵原等特色產業園建設,積極承接集群式、鏈式產業轉移,形成輻射帶動有力、各具特色的產業基地。
加強重大基礎設施建設
功能完善、協調配套、高效快捷的現代基礎設施體系,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要適應“三化”協調發展的新要求,繼續加強交通、水利、信息化等基礎設施建設。開工建設濟源至洛陽、濟源至焦作城際鐵路,建成濟源至陽城高速公路。建成河口村水庫和小浪底北岸灌區一期工程。推進電信網、互聯網、廣播電視網三網融合,大力發展物聯網,進一步提升我市的信息化水平。
濟源市68萬干群在新時期愚公移山精神指引下,圍繞建設中原經濟區充滿活力的新興中心城市這一奮斗目標,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城鄉一體化為主戰略,以富民強市為中心任務,加快經濟轉型升級 著力構建“實力濟源”。
來源:中國日報河南記者站(記者 常城)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