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二航人”
筆者在中交二航局采訪,無論是在位于武漢的公司總部,還是在遠離總部的項目工地上,無論是機關管理員工,還是在工地一線的普通員工,甚至那些跟隨二航局南征北戰了多少年的農民工,聽到最多的開場白都是“我們二航人……”這個樸素的開場白讓筆者體會到他們不加掩飾的幸福和自豪。
在中交二航局武漢二七長江大橋項目部,湖南大學中文系的碩士畢業生張連成,談起選擇中交二航局的原因時,竟是朋友說起二航時一口一個“我們二航人”時的幸福與得意。到職后,他才明白“我們二航人”還真有說頭。他對筆者說,二航局的項目工地就像一所學校,除了給每個新來的員工安排師徒結對外,還經常組織各種觀摩會、現場會、技術交底會、技術攻關會,幫助員工快速成長。小張說:“這種氛圍對于我們這些剛入職場的學生非常重要,對我們的快速成長以及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有重要意義。”
中交二航局企業策劃部總經理錢輝第一次對筆者提到了“幸福指數”這個概念。錢輝說,做二航人的幸福指數是很高的。因為企業的理念是以人為本,把員工視作企業最大的財富,既強調制度的嚴格與剛性,也注重人性化關懷。在中交二航局發展,就像在和一個有情有意、講信譽的老大哥打交道,心里很平靜、很踏實。這里沒有論資排輩,也不興爾虞我詐,公司敢于用人,也舍得用人,激勵的方式也很簡單,那就是論功行賞,該給的,肯定會兌現,毫不含糊。
在中交二航局,能夠體會到幸福感的還包括長期跟隨這個企業轉戰南北的農民工。重慶朝天門大橋項目部農民工楊大明曾告訴筆者,他原是四川臨水縣一個橡膠廠的工人,廠子倒閉后,一家五口人生活沒有著落,不得不外出打工。幾年前,他曾經在某單位一個建筑工地上干活,工資低不說,老板還經常拖欠工資,直到現在,打工的辛苦錢還沒有全部要回來。后來經人介紹,他來到中交二航局朝天門大橋工地當電工,沒想到這一來就扎下了根,不僅如此,他還把大娃兒也帶到了朝天門大橋工地上來,跟著自己一起學電工,經過培訓和考試后,已經正式上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