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湖北省大冶市警方消息:25日上午,湖北省大冶市劉仁八鎮三策村鄒貴卿灣鄒氏祠堂門口,在陣陣鑼鼓聲中,男女老少在寒冬小雨里笑容滿面,齊放鞭炮煙花慶祝失竊三年整的白玉香案回歸祠堂。
深冬清晨 宗祠內鎮祠之寶被盜
始建于公元1372年(明朝洪武五年)的鄒貴卿灣鄒氏宗祠,分為前殿戲樓、中殿女兒樓、內殿中堂和后殿祖堂四個部分,是大冶地區建筑年齡最久、面積最大、保存最好的古建筑,并于2008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2年11月26日清晨6時許,該灣村民突然發現鄒氏宗祠內神龕前的漢白玉香案及案上的一個香爐、兩個花瓶竟然不翼而飛了。
接到報警后,大冶市公安局劉仁八派出所民警迅速趕至現場調查,但由于地處偏僻,竊賊手段十分隱蔽,一時沒有發現任何有價值的線索。
被盜的白玉石香案長2.6米,寬0.53米,高1.13米,重達數百斤。公元1652年(清朝順治九年)祠堂重修時,村民聘請名匠精心雕刻而成,一直被視為祠堂的鎮祠之寶。而香案和花瓶也是老祖宗一代代傳下來的,十分珍貴。
物有靈犀,村民湖南打工巧遇失寶
在警方偵破工作沒有進展的情況下,村民們自發組織了“尋寶隊”,利用長期在全國各地做園林古建生意的便利條件,四處查詢失竊的香案等物品。
村民們還多次你一百、我兩百的自發籌資查找,至今村里的墻壁上還貼有村民捐款的賬目公開紅榜。
村民們的執著終于收到了回報。
今年9月,村民鄒某到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做工時,碰上一家私人展覽館正在辦展,免費邀人參觀。進館后不久,一張2米多長的漢白玉香案就吸引住了他的目光。
激動不已的鄒某佯裝鎮定,偷偷用手機拍下了相片,迅速返回宿舍,反復與電腦里保存的相片進行比對,認定這就是3年前被盜香案!
四赴永州,歷盡磨難寶貝終于回家
得知這一消息之后,鄒貴卿灣的村民激動不已,立即前往派出所報警。
得知信息的大冶警方及文物保護部門高度重視,為核實線索真實性,劉仁八派出所副所長魯昌炎和刑偵大隊技術員專門趕赴永州進行調查取證。
“整個“尋寶”工作很不順利!”一直在從事失竊香案查找工作的鄒序純感嘆不已:“我已經65歲了,真的不知道能否在有生之年看到香案回歸家園!”
正是在鄒序純等有識村民的推動下,一直寂靜在偏僻鄉村的鄒貴卿鄒氏宗祠才被省文物局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而香案也被鑒定為國家二級保護文物。
通過留存的歷史影像資料和警方資料相片比對,省文物專家團隊趕赴永州,實地鑒定確定該香案就是鄒貴卿灣被盜的香案。
隨后,大冶警方和文物保護部門趕赴永州開展文物索討工作。然而索要工作遠比村民想象的要艱難得多。物品持有人避而不見、百般否認推諉、甚至是對專班屢屢辱罵甚至威脅!
在大冶市委市政府的重視下,由市政法委、公安局以及文物主管部門組成的專班歷經曲折,最終在當地警方的大力協助下,第四次前往永州的他們如愿將漢白玉香案帶回了大冶。
“我們會保管好它,不會再讓它丟失!”鄒序純的話語中透漏著明顯的遺憾,因為他還惦記著同時被盜且仍然下落不明的香爐和花瓶。
對此,全程陪同追回文物的劉仁八派出所教導員鄭曉嵐表示:該案件仍在進一步偵辦當中,只要有線索,警方將竭盡全力為村民追回失物,并對盜竊文物的犯罪分子進行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