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省長呂祖善
“十一五”期間:
●浙江以年均7%的能源消耗增速,支撐了11.8%的GDP增幅
●浙江新增城鎮就業人員385萬人,累計完成686萬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
●浙江解決59.2萬戶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改造建設農村住房72萬戶
與全國一樣,過去5年是浙江經濟發展環境變化最大、受到嚴重沖擊和挑戰的5年,也是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的5年。浙江省省長呂祖善以“爬坡過坎”為喻,認為現在浙江仍處在發展方式轉變“爬陡坡”的關鍵階段。
經濟社會邁入科學發展軌道
記者:您怎樣看待“十一五”時期浙江取得的發展成果?
呂祖善:過去5年,面對復雜形勢和嚴峻挑戰,浙江勝利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綜合實力大幅提升,增長質量明顯提高,社會發展全面加快,人民生活顯著改善。
一方面,不僅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增長,還更有效地提高了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5年來,浙江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8%,2010年實現GDP27100億元,居全國第四位。更為可喜的是,經濟效益的改善更加明顯。從企業效益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從1098億元增加到3000億元,全員勞動生產率比2005年提高了50%。從居民收入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27359元、11303元,而且2010年浙江城鄉居民收入之比是2.42∶1,是全國城鄉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
另一方面,不僅實現即期的平穩較快發展,更為長期平穩較快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下大力氣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十一五”期間,浙江的消費增長快于投資增長,服務業增幅高于生產總值增幅,這是以往5年所沒有的。努力降低發展的成本和代價,這5年浙江以年均7%的能源消耗增速,支撐了11.8%的GDP增幅,能源利用水平和生態環境綜合指數居全國前列。著力增強發展的活力和動力,核心是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2010年,全省財政科技投入121億元,比2005年增長1.7倍;全社會科技活動經費投入830億元,比2005年增長1.58倍,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比例由1.22%提高到1.82%。
更為可貴的是,科學發展觀在浙江扎下了根,在全省上下形成了共識,浙江經濟社會開始邁入科學發展的軌道。這是浙江發展的軟實力,遠比抓一兩個大項目會發揮更長遠、更重大的作用。
七成財力投向民生領域
記者:與群眾密切相關的民生領域,有哪些成就和進展?
呂祖善:經濟發展的同時,更要不斷加大財政對民生領域的投入。近5年,浙江省財政用于民生的支出累計達7595億元,年均增長21.1%;財政支出中民生支出的比重達到69.3%,支出增量中用于民生的比重達到71.4%,分別比2005年提高4.2個和3.7個百分點。
浙江特別注重通過就業創業來促“富民”,在繼續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的同時,更注重統籌城鄉就業,更注重完善面向困難群眾的就業援助制度。5年新增城鎮就業人員385萬人,累計完成686萬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城鎮“零就業”家庭發現一戶、解決一戶。
浙江大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尤其是把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擺在突出位置。通過這5年的努力,實現了多年追求的目標,養老、醫療保障實現了全省范圍內的制度全覆蓋。浙江在全國率先實施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2010年開始,全省578萬60周歲以上符合條件的城鄉居民已按月領取不低于60元的基礎養老金。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新農合三項醫療保險的覆蓋率達到93%以上。
此外,在關注弱勢群體方面,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每人每月達到376.7元和245.2元,分別比2005年增長69.2%和86.3%,農村五保和城鎮“三無”老人集中供養率分別達96.9%和99.4%。加快完善住房保障體系,5年累計解決59.2萬戶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改造建設農村住房72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