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開了酒坊的演員黃磊,正是烏鎮戲劇節的發起者。2002年,他為了拍攝電視劇而到烏鎮取景?!澳莻€時候我30多歲,走進小鎮已是黃昏,小巷中靜悄悄的,各家各戶在做飯,炊煙裊裊,這一切都似曾相識,我感覺我屬于這里。”黃磊說。
緣分就此注定。2007年,黃磊萌生了在烏鎮辦國際戲劇節的念頭?!盀蹑偟募儍艉蛢艋`魂的戲劇有某種契合。”他和文化烏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向宏一拍即合,一個人的夢變成了兩個人的夢,黃磊拉來了賴聲川和丁乃竺夫婦、孟京輝等戲劇界朋友,然后是更多人的加入——烏鎮成了筑夢之地。
烏鎮原本并沒有大劇院。在3年時間內,烏鎮耗資4億元建成了大劇院(見右下圖)。大劇院占地面積5.4萬多平方米,與歷史悠久的江南水鄉小鎮相映成輝。
除了大劇院,沈家戲院、國樂劇院、蚌灣劇院等小劇場散落在烏鎮西柵景區河岸兩邊?!霸趹騽」澠陂g,這些小劇場將展演12部青年導演的作品,讓青年創作者有機會交流學習?!眮碜耘_灣的戲劇導演賴聲川說。
青年競賽單元的參賽者、墨劇團的肖璐然放下北京的工作,來到烏鎮。她說,戲劇老師們給了自己很多從創意到技術的指導和幫助,她特別珍惜這個機會、這樣一段專屬的戲劇時光。
戲劇節期間,來到烏鎮的游客、戲劇愛好者可以去劇院看一場經典演出,在廳堂聆聽講座,在巷口偶遇名家,在街頭加入藝術表演的狂歡。“烏鎮戲劇節看重的是文化的浸潤,讓戲劇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辟嚶暣ㄕf。
一條軌跡
“選擇文化小鎮的建設模式,形成文化向心力”
作為土生土長的烏鎮人,戲劇節發起人之一、也是“烏鎮模式”的締造者陳向宏,已經將烏鎮從單一產品向古鎮旅游、養生旅游、文化旅游相結合的多元體系轉變。
“目前國內古鎮發展有好幾條道路,要么在景區內辦節慶活動,要么用大型場景演出吸引游客。”陳向宏選擇了建設文化小鎮,以戲劇節為契機,以文化帶動旅游,形成文化向心力和文化輻射力。
這和他一向秉持的理念息息相關,陳向宏始終認為,烏鎮是一座博物館,拿出什么、拿進什么,都要小心翼翼。
1999年,烏鎮一期開發首推東柵片區,遵循整體保護與整體開發的思路,即對所有歷史街區的房屋及商業網點,按照“以舊修舊、修舊如故”的原則,盡力保護烏鎮的原真性。二期工程的保護建設從2003年開始,西柵的建設著眼于古鎮保護與休閑旅游相結合的“休閑古鎮”。2007年,烏鎮西柵景區改造完成,實現了原汁原味的中國江南水鄉與世界一流休閑體驗型度假區的結合。2012年,烏鎮接待游客突破600萬人次。在全國單個景區的排名中,烏鎮位居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