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莊老板:
昨天都沒有貨買,剛剛才拿了一箱賣一下,前兩個禮拜很多人買,都是一箱兩箱這樣買回去。
解說:
中國、美國售價相差懸殊,這就是國酒茅臺。而不僅僅是在美國,日本的售價也比中國便宜,這樣的中外差價也讓有的空姐兼職完起了代購工作,淘寶網上“空姐機場買稅,53度飛天貴州茅臺酒500ml售價900元”,這比國內售價便宜百分之二三十。
字幕提示:聲音來源:網絡賣家
網絡賣家:
茅臺沒貨了,脫銷了。
記者:
過年賣得太好了是么?
網絡賣家:
對。因為我也是從那個朋友那拿的(貨),肯定他自己賺錢,自己賣,就多余的他才給我一些,現在有五糧液。
記者:
那五糧液是從哪帶的?
網絡賣家:
也是日本,便宜二百塊錢吧,兩三百塊錢。
記者:
那你們這能帶中華煙什么的嗎?
網絡賣家:
二百七十三(元)一條。
記者:
怎么就能比國內便宜呢?
網絡賣家:
出口了都比國內便宜。
解說:
日本買茅臺,韓國帶中華,如今名煙名酒是墻內花開墻外香。而這樣的現象不僅僅體現在煙酒這類標準國貨上,越來越多的“中國制造”也呈現出類似的倒掛現象。
聶輝華,經濟學博士,曾在美國哈佛大學從事經濟學研究工作,對于這一點他深有體會。
聶輝華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
我當時在波士頓一個很大的商場買了一件“哥倫比亞”牌子的羽絨服,它是中國制造的,上面明確標著“Made in China(中國制造)”。當時賣的價格是69美金,相當于人民幣的話,四百多塊錢,不到五百塊錢。如果你去北京的王府井商場賣,恐怕要賣一千多塊錢,比美國的兩倍還要高。
剛才的衣服是一個例子,另外就是IT產品,比如說iphone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現在比較流行的iphone4為例,在美國的話,裸機是賣六百美金,那在中國估計要賣七千人民幣以上。假如一款同樣的Thinkpad筆記本電腦,在中國要賣一萬塊錢的話,在美國最多六千塊錢,或者七千塊錢就可以買下來。
解說:
一樣的商品,不一樣的價格,小到鞋帽、服裝、煙酒化、妝品,大到科技產品、奢侈品。出國旅游得買點兒,留學回國得帶點兒,親戚朋友所托得捎點兒,不是因為物質匱乏,不是因為奇貨可居,往往是因為那誘人的價格。
而來自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2010年度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則顯示,2010年海外代購的市場交易規模達到了120億元。在最受消費者歡迎的海外代購產品中,化妝品、箱包、鞋帽、服裝、電子產品都位居前列。
聶輝華:
根據一般的常識,中國制造的產品兩大類是最多的,一個就是服裝鞋帽,第二就是電子產品。因為服裝產品和電子產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而中國在勞動密集型產品上是有絕對優勢的,所以這兩類產品的絕大部分都是由中國制造。
主持人:
你怎么看,中國制造的同一樣商品,在外國買會比在中國買便宜那么多?出口退稅是不是最大的一個原因?
白巖松:
我先說一個自己的感受,也有一點兒發言權。我曾經在《新聞1+1》節目里也說過這番話,我說在美國我聽到的最多的三句中文,第一句是“太便宜了”,第二句是“我都要了”,第三句是“還有嗎”。所以剛才看這個片子的時候,我又想起了當時聽得最多的這三句話。
剛才說到茅臺酒的時候,可不僅僅是因為價錢問題。好多人在國外買酒、買煙,一是價錢便宜,還有一點最重要的是真,真對于喝酒的人很重要。好像有的時候我們蒙自己挺多的,蒙別人就少了,可能蒙別人也不容易。所以大家不僅因為便宜,還因為真。
所以說到你剛才說的,為什么到國外反而便宜了?我覺得,第一,出口退稅只是一個層面。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看得見的咱們國內收的稅太多,看不見的咱們國內收的費太多,這兩者加在一起,再加上大家對名牌有一種消費的攀比等等,就使得它的價格逐漸攀升,高到了一種不合理的地步,嚴重的倒掛。所以,我覺得這背后的原因,我單說哪一點都是錯的,只要把這些加在一起,才可能接近對。
主持人:
剛才我提到了出口退稅,也有人就說,中國是用中國納稅人的錢在補貼全世界的消費者,所以讓產品到了國外之后,反而會比在中國便宜?
白巖松:
是。但是在目前,互聯網,尤其世界已經變成平的這樣一種角度的時候,大家能清晰看到這樣一種差距。
另外還有一點,我覺得已經有一些問題我們現在要反思了。咱們可以樂呵地去說,現在中國的旅游者完全在支援著國際的GDP。為什么呢?咱們都把錢花在國外了。因為我們對很多進口的東西收的稅非常高,看得見的在收稅,營業稅、消費稅、增值稅,七加八加就高了,難怪年前的時候有一本雜志的封面寫著“中產萬稅”。稅一多,就是價格成長的一部分。
還是看得見的,看不見的還在收費。比如說我們的運輸費,有人說了,在國內生產的,怎么反而在國外還賣得便宜呢?從廣東運到北京,比從廣東運到美國還貴。一路上高速公路收多少錢走了。然后到了北京之后,家樂福人家還收進場費呢。然后還有公關的各種灰色的費用,這七加八加價格又上去了。
所以,看得見的稅、看不見的費,都有改革的空間。所以,我們現在去國外搶東西,包括去境外搶東西,去香港、澳門等等,已經像一面鏡子一樣,在照著我們自身的問題。
主持人:
其中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物流成本過高,中國的物流成本占到GDP的20%以上,全世界平均水平只有我們的二分之一。
白巖松:
所以在準備這個選題的時候突然看到,很多人都很容易聯想到前不久高速公路天價收費的案例。為什么那一件案例,突然引爆了幾乎所有網絡媒體人的高度關注?其實背后很重要的一點(原因),大家早就已經感受到它,它只不過像最后一個壓垮駱駝的稻草一樣,讓大家突然開始覺得這個事情不能再這樣了,我們的物流費用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