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性收緊迫使銀行信貸調結構
興業銀行總行高管向記者透露,個人房貸業務回報相對較高、不良率較低、還能幫助銀行擴大基礎客戶群,很難成為銀行放棄的業務。
作為銀行優良資產之一的房屋按揭貸款,如今卻要緩辦,這如實地反映出銀行業目前流動資金緊縮的現實。
2010年以來十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大型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已達20.5%的歷史高位。銀監會此前表示,正在起草指導商業銀行實施新監管框架的相關標準,并要求商業銀行撥貸比在2013年達到2.5%。有跡象顯示,銀監會還將采用“日均存貸比”這一指標來監測銀行流動性管理能力。
“存準率不斷調高,監管指標層層加碼,加上差別準備金率調整,銀行所面臨的資金面日益緊張,”中行戰略發展部副經理宗良說。
2010年年報顯示,13家上市銀行中有8家存貸比超過70%,逼近75%的監管紅線,招商銀行、交通銀行、深發展、中信銀行、民生銀行、興業銀行、光大銀行和中國銀行“榜上有名”。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教授趙錫軍認為,在這個情況下,一些存貸比比較高的銀行,不得不控制貸款發放的規模和數量。“在目前資金緊張的情況下,銀行會更加注重綜合收益率,可能會先‘緊著’收益率高的項目放款,因此會出現延遲個人房貸放款的情況。”
“資金面緊的情況下,銀行議價空間不斷擴大,一些中小企業利率甚至能上浮40%,客戶經理辦理個人房貸的積極性明顯下降。”光大銀行大連分行的業務員如是說。
興業銀行深圳分行主管表示,“銀行都在做轉型,一些個人經營性貸款業務回報比房貸高出不少,個貸業務逐漸轉向收益率高的業務”。
此外,國家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也是重要原因。“隨著房地產等調控措施日趨嚴格,銀行出于風險考慮,對于房貸的發放將會更加謹慎,審核時間自然有所延長。”趙錫軍說。
國泰君安證券分析師表示,由于監管層對房貸風險的一再提示,銀行可能會適當降低房貸業務的比重。
“緩發”是長期還是暫時?
對于部分銀行“緩發”個人房貸,專家表示只是暫時現象,民眾無需過分擔憂。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由于貨幣政策從適度寬松轉為穩健,今年初各大商業銀行都主動減少了新增信貸規模,更加專注于信貸結構調整。“此次個別銀行個人房貸停發應該只是銀行暫時性調整。”
“銀行的信貸投放額度在年初就已經基本制定下來,某個時點上出現信貸沖高或是放貸款延緩,都是在調節信貸投放的節奏,不足為奇。”宗良表示。
“個別地區的小銀行個人房貸放款放緩并不是銀行業普遍現象,購房者無需過于緊張。”胡新智表示,小銀行通過盤活銀行資產、加強信貸投放管理之后,央行對其的信貸額度控制會相對放松,其資金狀況可能會有松動,拖延房貸申請的狀況可隨之緩解。符合國家政策要求的購房者也可以轉向資金充足的大銀行申請貸款。
“在漳州地區,某些小銀行個人房貸執行利率上浮,中行還執行首套房利率九折優惠政策。”中行漳州支行個貸部營業員說。
信達證券分析師饒明認為,房地產貸款適當壓縮不會對銀行利潤和資產造成過大的影響。
連平表示,個人房貸發放從嚴,有利于遏制投機性購房需求,整體有利于我國房地產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相信隨著市場流動性逐步恢復常態,監管層對信貸發放的控制趨于穩定,房貸的發放將更加穩定、有序。”
來源:新華網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