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信息傳遞不暢導致盲目生產
面對暴跌的蔬菜價格,不少意見認為,主要是由兩方面原因造成。一是受上年種植效益較高和擴種政策的影響,今年不少地方都擴大了種植規模,蔬菜基本產量總體比去年高。二是一季度天氣狀況良好,有利于蔬菜生產,蔬菜種植增產明顯。
但也有專家分析,表面來看是產量過剩導致蔬菜價格下跌,但深層次的原因是市場信息傳遞不暢甚至傳遞錯誤,導致蔬菜生產與市場脫節,最終導致一系列不良后果。
據浙江省農業廳介紹,大白菜是溫嶺的傳統蔬菜產業。去年大白菜價格好,效益相當不錯。去年10月韓國遭遇“泡菜危機”,一棵大白菜在韓國的售價高達70元人民幣左右。這些因素使菜農對大白菜種植熱情高漲,盲目擴種,僅溫嶺一市大白菜種植面積就由六千畝激增至一萬畝,產量增加2萬噸,增幅高達40%。結果從今年2月開始,溫嶺白菜就開始出現滯銷狀況。
去年8月27日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蔬菜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的通知》,就加強蔬菜重點生產基地建設提高自給率、改善蔬菜流通設施條件、強化蔬菜信息體系建設等做出了系統的規定。廣東省政府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汪一洋說,在執行過程中,蔬菜種植面積過大、自給率提高等量化目標基本得到落實,但與之配套的市場信息體系建立等仍未完成。
記者今年1月就全國蔬菜產銷信息采集和發布問題采訪廣東省農業廳,該廳有關負責人答復是:目前全國尚無統一的信息發布和采集體系,廣東省農業廳對其他省份蔬菜種植信息也無完整數據。
信息流通不暢下各地蔬菜種植規模擴大,造成的局面是:原來的需求地區需求不足,甚至變為市場供給地區;而原來的市場主供給地區產量沒有減少或品種沒有調整,導致蔬菜供應過剩,菜價下跌。仔細分析本次蔬菜下跌影響嚴重的地區分布,不難發現受影響嚴重的都是原市場主供給地區,如山東、河南和廣東徐聞等。
政府應該推進蔬菜市場信息流通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我到底該種什么?”成為菜農眼下最大的困惑。
許樂告訴記者,他準備把辣椒鏟掉改種玉米,因為現在玉米的價格比較好,“但不知道會不會等到收的時候又像現在一樣連成本都收不回來”。李進權說:“政府沒有發布過蔬菜市場信息,我們自己也不可能了解到其他地方的種植情況,只能碰運氣。”
“希望政府能給我們提供一些信息,讓我們知道該種什么不該種什么,如果每年都這樣,這地就沒法種下去了。”許樂說。
市場人士認為,在沒有相關數據發布平臺的情況下,作為個體的農民要獲取具體有效的全國蔬菜種植情況幾乎不可能。因此政府需加強組織引導職能,從政府和民間兩個層面努力強化市場信息的傳遞體系和市場信息獲取能力建設。
一是主管部門需建立健全覆蓋全國的蔬菜產銷信息網絡。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林江說,主管部門首先需要建立健全高效靈敏的蔬菜產銷信息體系,及時掌握蔬菜產銷地交易價格信息,強化對蔬菜生產、市場和價格走勢的分析預警;其次需要通過建立有效的發布平臺,通過信息發布引導蔬菜生產經營者合理安排生產經營活動,增強應對和預警市場風險的能力,避免出現異常波動,維持蔬菜產銷穩定發展。
二是需要提高蔬菜生產產業化和農民組織化程度,提高農戶抗風險能力。浙江省農業廳農作物管理局研究員金昌林說,在我國現存的小農經營背景下,農戶生產經營規模小,生產標準化水平低,產品交易成本高,抵御市場風險和自然風險的能力較弱,極易在市場的變動和自然災害中遭受重創。
“政府需通過扶持和推動蔬菜協會、專業合作社、農民聯盟以及生產大戶等組織的發展,推動蔬菜生產方式從分散到合作經營轉變,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可以提高農民獲取市場信息、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金昌林說。
來源:新華網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