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C類奢侈品特別是5000元以下甚至千元以下的消耗型“奢侈品”,已成為越來越多人的生活日用品。調整這些商品的進口稅,能夠在社會上給其造成降價壓力,推動經銷商降價,讓利于消費者。
具體到消費者比較關注的化妝品市場,歐陽坤認為,目前進口化妝品(包括香水)的進口關稅已降至10%以下,增值稅17%,這與其他進口商品差別不大,影響較大的是針對“高檔化妝品”的30%消費稅。
實際上,目前人們對化妝品進口稅的認識存在誤區。2006年起,我國已經調整進口化妝品消費稅政策,只對“高檔護膚類化妝品”按30%征收消費稅,其他不征。在實際操作中,海關征收消費稅的對象主要是“香水”和“彩妝”兩類。然而,由于社會上對“高檔護膚類化妝品”的范圍宣傳不夠,致使大多消費者甚至代理商都認為普通進口化妝品均含有高達30%的消費稅。這事實上已經成為經銷商抬高進口化妝品價格的一個借口。
歐陽坤認為,降稅的核心是消費稅。無論進口環節稅在化妝品價格中占多大比例,隨著人們消費水平、消費能力的提高,對進口化妝品再區分為“高檔類”和“非高檔類”已不合適,把香水和化妝品區別為兩類商品也缺乏理由。應借助這次降稅討論,大幅降低直至取消“高檔護膚類化妝品”(包括香水、彩妝)的消費稅,讓“高檔”與“非高檔”進口化妝品稅率一致,實現其進口成本透明化。降稅是個市場信號,只要稅率降低了,就有可能推動進口“高檔”化妝品降價,帶動“非高檔”進口化妝品降價。
降稅應與監管相結合
最根本的是要培育消費習慣,做強自有品牌,增強國內企業的競爭力
6月9日,世界奢侈品協會發布的《藍皮書》顯示,截至2011年3月底,中國奢侈品市場消費總額達到107億美元,占據全球份額的1/4,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國(第一為日本)。在近一年時間內,中國人在歐洲市場購買奢侈品消費累計近500億美元。在法國、意大利、英國等主要區域奢侈品商業消費區,六成以上的購買者為中國人。
不少專家表示,如果奢侈品降稅政策能夠實施,不僅可以把一部分奢侈品消費留在國內,還可以帶動周邊產業和區域商業的發展,提升城市的國際化形象。
當然,降稅不完全等同于降價。歐陽坤承認,只要國內對國外奢侈品的追逐熱情不減,即使降稅,甚至取消稅了,國內奢侈品價格也可能不會降下來,倒是擴大了經銷商的利潤,“所以,降稅后還需要政府進一步加強市場監管。”
根據世界奢侈品協會給出的公式:奢侈品價格的市場構成是:原材料5%+加工成本6%+奢侈品品牌附加值55%+廣告與公關活動成本5%+旗艦店年度成本3%+人力成本6%+進口環節稅(包括關稅、消費稅、增值稅等)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