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投資受青睞
“對我來說,投資黃金也是一種儲蓄形式,比起銀行儲蓄,它更能抵抗物價不斷上漲的壓力,我的錢不會在通貨膨脹中縮水。”正在購買金條的王旭女士坦言。
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國居民對投資黃金的需求不斷增長,國內黃金投資市場雖然從2004年才開始開放,但整個市場發展極為迅速,交易活躍。2010年中國的黃金投資需求總量達到187.4噸,與前一年度相比增長了71.1%。而這一強勁增長勢頭在2011年第一季度得以延續。
近日,世界黃金協會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實物金條和金幣投資市場需求量達90.9噸,同比增幅高達123%,超越印度成為全球最大的實物金條和金幣投資市場。
中國黃金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炳南指出,如果按照年平均金價,從1968年到1980年,年平均金價12年時間漲了17倍,2001年到2011年10年時間年平均金價漲了5倍。事實證明,黃金是一種有效的通脹避險工具和財富保值手段。
隨著金價的不斷上漲,各家銀行在掛鉤黃金的理財產品開發方面也不斷改進,包括投資黃金現貨、期貨、黃金T+D、黃金ETF等,以迎合市場,滿足投資者不同的需求。
黃金投資策略網首席分析師呂超說,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偏好金銀飾品的習俗,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中國大量資金紛紛從股市、房市等傳統投資市場分流到黃金等市場。而隨著中國黃金市場的不斷發展和完善,有關黃金投資產品和方式也不斷豐富,普通百姓亦有意識選擇部分黃金投資產品。尤其是在通脹高企,物價水平不斷飆升的大環境下,黃金作為傳統的避險保值資產,往往為人們所青睞。
收藏拍賣也瘋狂
手起錘落,碎片掉滿一地,頓時惋惜、驚詫,甚至悲慟聲混淆一片。王剛輕輕挽起袖口,露出一雙雪白的手套,面目冷峻,不露一絲茍笑,只是淡淡地說出“去偽存真”四個字。這樣的場景,相信很多觀眾都熟悉,其中不少人正是看了王剛主持的《天下收藏》(現改名為《收藏秀》)節目,才開始涉獵藝術品收藏的。
美術評論家彭德認為,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相對安全可靠的藝術品市場已經成為投資的主流。當投資者在經歷了股票、房產等一系列投資項目的變化以后,資金與熱情紛紛轉至藝術品尤其是國畫市場上。
近兩年,國畫市場屢創新高,日前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11胡潤藝術榜》中,73歲的國畫藝術家范曾以近3.9億元的總成交額今年首次登上“胡潤藝術榜”榜首,其作品2010年公開拍賣總成交額比上年增長163%,其中3件作品成交價格超過千萬元。有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已有收藏家和收藏愛好者7000余萬人,近年來文物拍賣多次拍出億元天價,2010年全國文物拍賣成交額高達500多億元。
從玉石、書畫、郵票、古玩等傳統的收藏品到腕表、名酒、普洱這類新興收藏品,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把目光投在了收藏品市場。“收藏品是一種有形資產,不僅有升值的空間,同時也有‘實用價值’。這些以收藏為目的的投資,不僅僅是投資,更是一種享受,一種生活態度。”新疆和田的劉先生說。
然而,面對近來興起的“收藏熱”,專家告誡人們,目前藝術品市場魚龍混雜,投資者要擦亮眼睛、放平心態。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