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七月以來,我國南方持續高溫干旱,東北部分地區降水量比常年偏多3到5成。農業部今天表示:目前秋糧作物總體長勢良好,政府部門將抓好防災減災,奪取糧食豐收。
據國家防總統計,目前全國共有9000多萬畝耕地受旱,其中重旱面積超過2600萬畝,農業部種植業司司長葉貞琴指出,局部地區由于高溫熱害,會導致水稻花粉敗育,結實率下降。
葉貞琴:一是干旱造成我們有些地方的生產可能要受到很大的影響,特別是一些局部地區旱地作物,包括花生、玉米、大豆等等,還有一些棉花。一方面高溫熱害對我們的中稻生產造成了一些影響,按照教科書的說法,平均每3天時間超過35度,就要引起高溫熱害,所以這段時間中稻受到一些不同程度的高溫熱害。
南方的旱情在持續,東北地區的洪澇也牽動人心,但受災地區并非糧食主產區,對糧食生產總體影響不大。吉林省中東部地區永吉縣農民付光告訴記者,他最害怕的是霜凍,其次是干旱,最后才是洪水。
付光:今年雨水特別多,種地時間較常年晚了將近十天,相當擔心了。到最后玉米照往年長得一點也不差,照往年時間段都攆上了。
目前,距離秋糧大面積收獲還有1個多月時間,秋糧生產進入最關鍵時期。農業部表示,雖然遭遇南旱北澇,但秋糧作物總體長勢良好,尤其是東北、華北、西北等地降水充沛、光照充足,玉米長勢好于去年,農業部門將對因旱澇絕收的重災區,做好農資調劑調運;對輕災區采取綜合促成熟技術,力爭把損失減少到最低。同時加強病蟲監測,要將單個病蟲危害損失率控制在3%以下,總體危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下,實現“蟲口奪糧”。
葉貞琴:到底災害有多重,還要進行一些評估。但是這幾年我們吸取03年的教訓,我們在品種的更換、審定方面,在防災減災方面有很多的措施。從目前的情況看,局部地方有損失,但總體看影響都不是全局性的,是部分地區的。(記者 陳亮 沈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