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臺開發建設的住宅小區。
這是一座重要的節點城市:國家長吉圖發展戰略、長吉一體化戰略、長東北開發開放戰略,三大戰略核心疊加于此。如果把長春、吉林兩市比作一根扁擔的兩端,她正處在這根扁擔的中間。
這是一座有著強烈歷史責任感的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歷史時刻,決定了她被推上了國家發展、全省振興的風口浪尖。其肩負的,是一份沉甸甸的歷史責任。
這座城市,就是九臺。
一個產業成就一座園區
走進九臺經濟開發區,儼然走進了一座“明星企業”園。集中國著名品牌、吉林省名牌、吉林省著名商標、中國建材十大品牌等榮譽于一身的大維散熱器,全國鐵塔行業管理第一名、省內最大的鐵塔加工企業——長春聚德龍鐵塔集團,全球最大的管樁制造商、全國同行業產銷量冠軍建華管樁……九臺經濟開發區,以其雄厚的工業基礎和經濟實力,占據了九臺市地區生產總值的近半壁江山。
“縣域經濟關鍵靠工業,推進工業化進程的核心是項目,集聚項目的主渠道是招商引資。本著這一發展思路,九臺市近幾年工業化進程明顯加快。”說起九臺市的發展之路,市長史長友掩飾不住興奮。
為了招大商、招好商,九臺市把經濟開發區和工業集中區作為招商引資的主要平臺,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運行,強勢推進工業園區的開發建設。今年1月至6月,全市工業投資完成32億元,同比增長47%,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127.1億元,同比增長33.6%,在長春地區外縣(市)中名列前茅。
從2006年開始,九臺經濟開發區以每年2平方公里的項目擺放速度向前推進。如今,開發區南區已有210戶企業落戶,4.5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利用一空;2008年5月,按照長東北發展規劃工業區北上的要求,開發區在長吉北線公路以北又規劃了近7.5平方公里的北區,結果不到3年,北區再次被111戶企業“搶占一空”。在項目引進上,開發區嚴格把關,以項目評審機制實現了由數量型向質量型的實質性轉變。今年新引進的21個項目中,投資億元以上的大項目多達17個,杭州中財集力、長春金維軌道等一批大項目集中落戶開發區。
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和質量的提升,帶動了城鎮化發展。目前,九臺經濟開發區正由工業一個平臺建設向工業、服務業兩個平臺建設轉變,由建工業園區向造新城轉變。
一個節點催生三座新城
地處長吉兩大城市之間,這一區位條件決定了九臺要在長吉一體化戰略中扮演重要角色,承擔不可替代、亦不可推卸的責任。
一個節點城市,有義務、有必要成為一個支點城市。
為此,九臺市規劃確定了“三城并進,組團發展”的戰略構想,即打造九臺老城、空港新城和卡倫新城三個城市組團,同時推進東湖、龍嘉、土們嶺等重點小城鎮組團,從而在長吉兩大城市間形成以長吉高速、長吉高鐵、長吉北線為軸線,以高等級公路為聯結,以自然生態為特色,以新興產業為支撐的中小生態城市群。
盛夏的福星小區,綠草成茵,花團錦簇。45歲的張智慧大姐悠閑地坐在小區的綠蔭下,和鄰居們嘮著家常。2005年以前,張大姐一家6口人還擠在營城礦區二三十平方米的小平房里,雖然手里拿著城鎮戶口,過的卻是農村生活。2005年底,隨著九臺老城“東拆、西建、南移、北提”改造步伐的加快,這樣的日子終于結束了。按照國家有關政策,張大姐一家只花了3000元錢,就搬進了修有健身器材和文化設施的新小區,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樓房,真正過上了城市生活。在福星小區,像張大姐這樣的礦區居民還有6449戶,實現了100%“異地”回遷。
今年5月19日,大連萬達集團一行人專門來到九臺,就空港新城規劃建設及未來發展空間進行實地考察。與此同時,中國泛海集團也對空港新城表現出了濃厚的投資興趣。一時間,空港新城風生水起,顯露出巨大的發展空間。這個新城規劃面積53.75平方公里,規劃人口30萬人。如今投資17000萬元的高鐵車站等部分配套工程,已經開工建設。
卡倫新城規劃面積60平方公里,規劃人口30萬人。規劃15平方公里的新興工業區,已完成基礎設施配套面積10平方公里,霧開河綜合防洪工程、山水大道工程、龍嘉新農村及大棚蔬菜基地建設項目等工程,已經開工或即將開工。
一戶企業改變一片村落
沐石河鎮樺樹村,曾是九臺市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家家戶戶清一色種飼料玉米,產量低,也賣不上好價錢。后來村里和吉林天景食品有限公司簽訂了黏玉米種植合同,還成立了黏玉米合作社,讓樺樹村徹底變了樣兒。
自從實行了“公司+基地+經紀人+農戶”的訂單農業管理模式,農民的耕地變成了天景公司的第一生產車間,公司負責對土壤進行測試、選擇,向農戶提供種子、肥料,并專門聘請農業院校的大學生,全程指導農民進行田間管理。從播種、采摘到成品加工,設定28道工序,形成了系統完備的現代農業質量管理體系。原本貧困落后的樺樹村,搭上了“現代農業”這班快車,農民的腰包一天比一天鼓。全村家家都翻蓋了新房,還有不少村民干脆到天景公司打工,變身為產業工人。
在九臺,天景公司的種植基地已經覆蓋了10多個鄉鎮、100多個村屯,近1萬農戶,5年累計帶動農戶增收近2億元。一位鄉鎮干部這樣評價天景公司與農民的合作模式:“它讓當地農業現代化的進程,至少提前了10年。”
位于九臺市區南部城鄉接合部的新立村,是個朝鮮族村,在歷史上也是個窮村。后來新立村人利用自身與韓國語言相通、人脈關系相通的優勢,紛紛離開土地,到韓國、日本及國內各省市打工,原本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水田則向種植大戶集中,建起了綠色水稻園區。全村基本實現了居住樓房化、土地集約化、種地機械化、村容整潔化、道路硬面化和管理民主化。去年,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1.2萬元。
在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中,最大的制約是資金短缺。為此,九臺市依靠創新驅動,推動農村信用聯社轉制為農村商業銀行,成為東北地區首家、全國第16家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成立后,共發放貸款99.7億元,其中用于農業貸款60億元。九臺市還在全國率先開展了農村土地經營權、林權、農村房屋產權抵押貸款,為農民創業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
“繼續深入推進‘三化統籌、三動戰略’,主動融入‘長吉一體化’,全面實施‘三城并進,二三產業并舉’的戰略構想,到‘十二五’末期,主要經濟指標實現‘連年晉位,五年翻番’,把九臺建設成為長東北的率先發展區,長吉一體化的產業支撐區,長吉圖的戰略集聚區,力爭跨入全國百強縣行列。”
面對未來,九臺躊躇滿志。記者潘銳
來源:中國吉林網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