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記者韓雪潔)社保基金就像蓄水池,任何跑冒滴漏都會影響基金安全。為了管好、用好百姓的養命錢,吉林市社會保險局決定,從7月初開始至年底,在全省率先開展社會保險基金“反欺詐防冒領”專項整治行動。7月1日以來,專項行動取得了初步成效,已通過銀行扣回冒領金額8萬多元,退回個人冒領金額5萬多元。
針對近年來形式多樣的欺詐冒領養老金問題,吉林市社保局通過開展專項行動,筑起基金安全的防線。以《社會保險法》頒布實施為契機,在防范欺詐冒領養老金宣傳上下功夫,著重宣傳領金資格認證規定,同時曝光虛報、冒領養老金的案例,把宣傳的觸角延伸到街道(鄉鎮)、社區(村),在全社會形成“欺詐行為違法、冒領行為可恥”的濃厚氛圍。
完善內控機制,把好基金安全的重要關口。通過嚴把發放審批關,做到養老金發放事前有復核、事中有監督、事后有審計。堅決杜絕利用假檔案、假手續、假戶口騙取養老待遇等欺詐問題發生,防控退休人員死亡后家屬冒領養老金現象。他們還擬對全市參保退休人員進行一次領取養老金資格認證,將未納入社區管理退休人員的信息錄入數據庫,統一進行動態管理。同時強化“基金是高壓線、數據是生命線”的工作理念,從干部職工的思想和工作制度上構筑更加牢固的思想防線和科學運行機制。
加強領金資格認證,嚴防基金流失。重點對居住社區70周歲以上的退休人員進行認證。對于行動不便的退休人員,由社區社保協理員上門認證。退休人員在外地居住超過6個月以上的,由社保局統一發函認證;對經多方查找不知下落的,暫停發放養老金,待重新認證后補發養老金。
建立部門聯動機制,加大處罰力度,確保基金顆粒歸倉。協調民政、公安、醫院等部門,建立信息共享系統,通過與退休人員數據庫對比追回冒領金額。同時,建立了舉報獎勵制度,在全社會逐步形成共同監督的良好氛圍。
來源:吉林日報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