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書記處特別會計科成立于1941年9月,主要任務是掌管黨中央特別重要經費的收入和支出,以及黨的珍貴財物。自成立以來,一直由任弼時親自分管。后來,特會科編入中央辦公廳系列,改為“中央辦公廳特別會計室”,由楊尚昆直接領導。最近,筆者有幸采訪到當年特會科成員成正榮老人。塵封已久的歷史,在老人的從容講述中,終于浮出水面。
特別會計科的設立
1941年,中共中央在經濟內外交困的情況下,號召大家建立自己的“家務”。于是,各單位進行開荒、種糧、紡紗、織布,還抽出一部分資金和人力,到國統區甚至到香港去做生意,從而為黨積累了大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資金。
1941年9月,為了統一管理這些特別經費,中央決定設立“中央書記處特別會計科”,并明確特會科主要負責管理地下黨的活動經費、援外經費及中央會議所需的一切經費。
當時,特會科的主要資金來源有:1、黨的秘密企業(黨員企業)所賺得錢;2、各中央局上繳的黃金。由于當時各解放區貨幣不統一,所以只能上繳黃金;3、打仗勝利后所獲的戰利品;4、中央及各局統一收取的黨費;5、抗戰時期,海外愛國人士和華僑捐助的款額。特會科主任由精于經濟管理工作的賴祖烈同志擔任,直屬任弼時同志領導。
1948年3月,中央前委、中央后委機關開始向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轉移。這次轉移,跨越了陜西、山西、河北三省的二十多個縣,一路上危險重重。
西柏坡里藏黃金
中央書記處特會科到達西柏坡后,被安排在東、西柏坡兩村口間的一個大土棚子里,當時黨的特別經費和人員都擠在這個大棚子里。而貴重物品都存放在窯洞里。那是三眼窯洞,最東邊一眼存放著一些古董,如寶石、象牙等;中間一眼,放著一臺保險柜,存放著重要錢款和賬本;西邊一眼放著由陜北運過來的黃金。
這些黨的特別經費在關鍵時刻,曾起過很大作用,辦了很多大事。
如1946年6月,李先念同志領導的新四軍五師6萬多人被國民黨30多萬軍隊圍困在鄂東宣化店一帶的狹小地區,中央領導指示特會科以最快速度籌備法幣、美元,后用飛機空投到五師駐地,才得以解困。1946年夏,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也要遷往南京,還要在上海設立辦事處,在平、津、滬創辦報紙,如果沒有黨的特殊經費,這些開支簡直難以應付。毛主席指示,經費開支要盡量節省,一般情況下不能動用。
中央決定,黨不再搞貿易和商業活動
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于1949年3月離開西柏坡赴京建國。為確保黨的特別經費的安全,中央書記處特會科沒有隨中央一同進京,而是于1949年3月底才離開西柏坡前往北平,當時用了七輛大卡車。黨的特別經費全部放入中國人民銀行的地下庫房。特會科是黨中央在革命困難時期為維持生存而特設的,在1949年1月初的政治局會議上,毛主席明確得出結論:黨的特別經費,以不搞為好。
中央決定,黨不再搞貿易和商業活動。進京后,經營多年的黨的特別經費就這樣完成了歷史任務,做了如下處理:如鄧潔在北平經營的一批商店、電影院以及準備在密云開挖的金礦,全部移交給北平市。賴祖烈在北平做生意留下的金條銀元,還有幾方存放在東交民巷中國銀行保險庫里的古印,折價賣給人民銀行,錢存在中央特別會計科。至于在香港的華潤公司和五豐商行等,因為當時香港還是英國人控制的地區,所以只能交給香港工委管理。
經過這樣的處理,黨的特別經費中凡是同商貿有關的部分都脫了鉤。特別會計科只留下折價出賣所得的款項、黨員上繳的黨費和毛主席的稿費。
來源:人民網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