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主戰飛機殲-10研制成功并裝備部隊,其后續發展型殲-20又研制成功并開始試驗試飛。這標志中國航空裝備發展,已成功走出預研一代、試制一代、裝備一代、使用一代的路子。同時,殲-20的成功研制和試驗試飛,也預示著人民軍隊在一體化聯合作戰中將增添嶄新的空中制勝力量,中國航空工業走獨立自主的創新發展之路會更加堅定和自覺。
從系統到體系
殲-20飛機的關注者,多對其隱身設計、氣動外形等新一代戰斗機的標志性技術感興趣。其實,除這些基本的標志性技術外,較先前的國產主戰飛機,殲-20飛機在信息化方面的重大創新性突破及由此而為一體化聯合所開辟的技術通道,更具標志性意義。
比如其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綜合化機載航空電子系統,除了具備對陸、海、空的多目標偵察、監視和管理功能外,還具有強大的信息處理、融合、分發功能。它本身不僅是一個傳感器“密集陣”,同時還是一個信息處理中心、信息融合中心、信息分發中心。它不僅可以將自身的探測信息通過高帶寬數據鏈分發給其他平臺和指揮機構,使其感知距離和范圍更為寬廣,還能夠將來自不同平臺和指揮機構的信息融合起來。這不僅使殲-20飛機的飛控、火控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大為提高,也使殲-20飛機融入陸、海、空、天、電等多維一體作戰體系的范圍更廣、層次更多、程度更深,進而使其作戰模式更為豐富,任務功能更為多樣,作戰能力更為強大。
如果說殲-20飛機的隱身設計、氣動外形等體現了新一代戰斗機的基本特點,那么殲-20飛機在信息感知、信息融合、信息分發和信息利用等方面的特色,將開啟中國軍事力量一體化聯合的空中技術通道,并轉變空中作戰能力增長的方式。
從打飛機到空地一體作戰
作戰飛機的研制和使用,不僅反映著一國的航空工業實力、空戰理念和發展思路,也反映著一國對空天的希冀和訴求,反映著一國的戰略運籌和走勢。
人民空軍從成立到不斷發展壯大,“國土防空”的戰略任務始終沒有改變。今后隨著武器裝備的發展,這樣的積極防御戰略指導也不會改變。
但是,積極防御不是單純的空對空、地對地、海對海線性防御,不是一味的只防不攻。在堅定奉行積極防御戰略方針的前提下,人民空軍需要具備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需要建立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武器裝備體系。相應的,主戰航空裝備及其支撐的空中戰場,需要由專注打敵進犯飛機轉變到既打敵進犯飛機又打敵進犯艦船和地面兵力上來,為實施一體化聯合作戰、空地一體作戰創造條件。
作為重型隱身殲擊機,殲-20的另一個突出特點是空中突防、空地結合、攻防兼備。它不僅具有隱身飛行、超音速巡航、超常規機動、超維度互聯等新一代作戰飛機的通常特點,還具有長航時飛行、超遠程打擊等特點。在實施綜合自衛防御的同時,通過選掛電子戰吊艙、中遠程導彈、近距格斗彈、飛航炸彈等,能夠遂行電磁壓制、空中突防、空中遮斷、近距空中支援、遠中近程對地打擊等綜合任務。尤其是通過使用新型武器,對高速度、高威脅、高價值目標的攻擊能力將有突破性發展。
一位來華訪問的國外知名航空專家曾在珠海航展上對媒體如是評述殲-20飛機:中國同行用比別人更短的時間完成新一代主戰飛機的論證、設計和試制,并很快投入試驗試飛,令航空界驚嘆。隨著更多新式武器完成研制并轉入與平臺匹配的性能測試,其在攻擊能力方面的突破,還將會引起國際航空界同行的驚嘆。他的說法雖然帶有預言性質,但中國航空工業已經集聚的創新能力、研發實力和豐富經驗,讓我們對預言變為現實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