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17日說,國家“十二五”規劃為香港帶來歷史性機遇;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已具雛形。
曾蔭權當天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出席國家“十二五”規劃與兩地經貿金融合作發展論壇。他說,背靠祖國、“一國兩制”和國家強勢發展是當今香港的獨特發展優勢。國家“十二五”規劃港澳部分內容單獨成章,充分體現中央對保持香港繁榮穩定和進一步發展的決心。有關專章凸顯中央對香港多方面支持:
首先,支持香港進一步鞏固和提升競爭優勢,包括作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發展成為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和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增強作為金融中心的全球影響力。
第二,支持香港培育新興產業,促進有關產業在內地拓展合作領域和服務范圍。“這對香港進一步完善產業結構有積極意義。”
第三,深化內地與港澳經濟合作,支持在珠三角建設以香港金融體系為龍頭的金融合作區域,支持廣東以“先行先試”方式對香港服務業開放,逐步把有關措施拓展到其他地區。“這些舉措,有助拓展香港經濟腹地,促進兩地服務業進一步融合,提升區域的整體競爭力。”
曾蔭權認為,“十二五”規劃有關港澳的專章詳述香港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功能定位,點出“十二五”時期內地與香港合作方向,這些方向非常切合香港當前實際情況和今后發展需要。
他說,在“十二五”的藍圖下,國家今后5年將會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擴大內需、發展服務業和新興產業、推進城鎮化、推展科技進步和創新、發展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社會,進一步改革開放和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等。這些發展都為香港帶來歷史性機遇。譬如,香港憑借在服務業的經驗和知識,可以發揮推動國家服務業發展的功能。
曾蔭權說,香港既是內地企業重要融資平臺,也是內地企業“走出去”的大門。內地的對外直接投資有超過一半投放在香港,或經香港投放在世界其他地區。貿易方面,香港是內地重要國際貿易窗口,內地則一直是香港最大的貿易伙伴。
他還提到,在人民銀行等內地機構的大力支持下,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自去年取得理想發展。他舉例說,今年前6個月,經香港銀行處理的人民幣貿易結算交易超過8000億元。人民幣債券市場發展也令人鼓舞:今年前7個月,連同8月份國債的200億元,共有接近700億元的債券發行,比去年全年多出95%,且發債體來自世界各地跨國企業。
他總結說:“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已具雛形,并且是支援人民幣業務在全球各地發展的主要平臺。”
曾蔭權說:“成功要有天時、地利、人和。香港特區在回歸后實行‘一國兩制’,這是天時。香港作為深水港和南中國的大門,這是地利。而香港最大優勢是人和。人和就是祖國同胞對香港的支持以及香港市民愛國愛港的熱誠和奮發向上的拼搏精神。在‘十二五’規劃的方向下,這些正面因素都得到進一步加強。”
來源:新華網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