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估計,今年,大連掛歷訂單量縮減了60%以上。”業內人士表示,曾經利潤豐厚的臺歷、掛歷業務已迅速瘦身成一塊雞肋。
被連企紛紛砍掉的掛歷業務
“以前,印制掛歷和臺歷是冬季里一項比較重要業務,2012年末僅高端掛歷我們就生產了近30萬本。然而,我們的黃金時代在2013年10月末戛然而止,當時國家下文嚴禁用公款購買臺歷、掛歷等,傳統大客戶比如機關、金融單位等紛紛撤單。去年春節前,我們一共賣出去不到10萬本,今年我們干脆把這項業務全砍掉了。”黃女士表示,他們經過評估,認為這或許是一項“沒有未來”的業務。
“今年我們也不做臺歷和掛歷了,即使偶爾有小訂單送上門,我們也基本不接。”大連一家包裝制品公司經理石女士表示,前幾年掛歷、臺歷業務曾占到其公司業務總量的7%左右,但經過去年的市場低迷之后,他們已徹底放棄了這塊業務,將精力集中到為生產型企業提供外包裝上了。
“大連基本所有包裝和印刷企業都能生產臺歷和掛歷,但很少有將其作為主營業務的。中國的掛歷之鄉在溫州蒼南縣,前幾年其每年的掛歷、臺歷銷售總額約10億元。那里的生產企業幾乎只做這一種業務,年初開始設計,年中就著手生產,年末銷售。相比之下,大連相關企業在掛歷和臺歷生產上沒有優勢。”業內人士表示,大連很多包裝和印刷企業在掛歷和臺歷上沒有自主的設計和創新能力,而且,生產成本也要比溫州的高許多。
一本臺歷背后的多重沖擊
在掛歷和臺歷上不具備優勢,使大連很多企業沒有也不能將寶押在一本掛歷上,如今看來,這或許是一種幸運。“聽說最近兩年,溫州很多以生產掛歷和臺歷為支柱性業務的公司要么關門,要么轉型,壓力巨大。相比之下,大連的包裝印刷類企業業務比較多元,所受沖擊相對較小。”上述業內人士說。
公款購買掛歷、臺歷的禁令或許只是壓垮其的最后一根稻草。事實上,傳統掛歷、臺歷行業受到網絡以及電子產品的沖擊由來已久。“現在年輕人對掛歷和臺歷的需求大大減弱了,手機等電子產品上都帶有電子日歷,而且,節氣、農歷等信息都可以通過網絡方便查詢。”大連登喜來包裝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永恒表示,展開一點來說,如今,整個商務印刷都受到了網絡的沖擊,比如,之前商場要印刷海報、宣傳單等,企業要做宣傳圖冊,飯店要做菜單等,而現在這種商務印刷大量縮減,很多企業有了網站,直接讓客戶點擊網站來了解,有的飯店則試用上了iPad來代替紙質菜牌。因此,大連一些以商務印刷為主的包裝、印刷類企業如今處境都比較艱難。
撿起來的個性化小訂單
“坦率地說,今年我們公司掛歷和臺歷業務萎縮了50%左右,這在同行業中還算好的呢。”大連君雅包裝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君雅表示,今年,該公司在掛歷和臺歷業務上積極轉型,設計幾款有文化感和獨具特色的臺歷和掛歷,目前看,銷售情況還不錯。另外,打破了前幾年所生產的掛歷和臺歷基本都是“通用版”的慣例,推出個性化的“私人訂制”掛歷、臺歷,比如,用孩子或者家人照片制作特色臺歷,圍繞家人重要紀念日來設計制作個性化臺歷等。
“今年,針對一些個性化掛歷和臺歷需求,我們甚至連10本這樣的小訂單都接,要是放在往年,這樣的訂單根本不會考慮。”王君雅坦率地說。
在“一本臺歷”上丟了很多利潤,大連很多包裝印刷企業開始尋求新的利潤點,比如將更多精力放在年末的葡萄酒和茶葉的包裝上,有的則轉向網購盒。“去年網購盒業務只占我們公司總業務的5%左右,今年驟升至30%以上。”君雅包裝總經理王君雅表示,在一些傳統印刷、包裝業務黯然失色時,只有找到新的業務才能實現困境突圍。記者曲家乙
…記者觀察…
消費回憶的“第三條出路”
掛歷或者臺歷真的沒有出路了嗎?昨日,記者與大連幾位有生產掛歷和臺歷業務的企業老板就此展開了一番討論。70%的生產商認為,那些設計創新、制作精美、內容優秀的掛歷仍然是有市場的。
“最近,我身邊不少朋友找我要掛歷和臺歷,以前,很多人都送他們掛歷,但現在送的人少了,只能找我要。我為此專門設計印刷了1000本精美的掛歷和臺歷,以備朋友需求。”大連某包裝公司老板王先生說,對于很多老年人來說,掛歷不僅僅只有實用性,它還是一種習慣、一種回憶,甚至是隱含著一種生活方式。
“我們發現,只要掛歷和臺歷的設計創新,有吸引力,加之制作精美,銷售模式新穎、有效,仍然會有不少人購買。比如,現在很受消費者青睞的《故宮日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大連某印刷企業負責人黃女士表示,大連大部分包裝和印刷企業不將掛歷和臺歷作為主業,所以其在設計能力和印刷技術上都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未來,大連相關企業可以尋求‘第三條出路’,即將臺歷、掛歷設計生產作為一項精細、高端業務,自主設計、精心制作,從而生產出高端精美的掛歷、臺歷,鎖定特定的目標人群。”大連另外一家掛歷生產商表示,這種“定制式”的設計生產未必就不能為大連的掛歷和臺歷迎來另外一次春天。記者曲家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