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我省黨政領導干部不作為不擔當問責辦法出臺,15種不作為不擔當的情形將被追責。
“精神萎靡不振,工作不在狀態,消極怠工者”將被問責;“不思進取、安于現狀,不想事、不干事者”將被問責;“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者”將被問責;“怕擔風險、畏首畏尾,有難度的事不愿干,有風險的事不敢干,沒先例的事不肯干,影響事業發展的”將被問責;“推諉扯皮,致使工作延誤的”將被問責……
這個問責辦法標志著,我省將正式開始向黨政領導干部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假作為等不良作風開刀。
如果將遼寧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比作一場足球賽,那么前十年的振興就是上半場,新一輪振興就是下半場。上半場我們的成績沒有達到理想的高度,要想勝出,下半場就非常關鍵。
7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全面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作出的重要批示,就像一聲哨響,開始了下半場的比賽。而我們每一位領導干部在場上的表現,對于“遼寧隊”能否取得好成績至關重要。
“我們要以‘等不起’的責任感、‘坐不住’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打破坐等觀望的消極依賴思想,樹立時不我待的機遇意識和不進則退的憂患意識……”
“我們要緊緊抓住這一重大戰略機遇,搶占先機,敢作敢為,奮發有為……”
7月30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珉和時任代省長李希在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上的講話振聾發聵,催人奮進。別做制約“大環境”發展的“小環境”
15年投300億元,蘇州河由黑變清;
年接待游客3000萬人次,2萬多平方米的豫園年稅收13個億;
3年多時間累計進駐企業3000余家,注冊企業逾萬,張江高新區全年實現經營總收入4800億元,稅收收入205億元;
“投資者備案申請表和承諾書”由厚厚一疊變為一張紙,上海自貿區把原來29天辦結的事情縮短至4天完成。
可以說,11月13日至14日,我省黨政代表團赴上海學習考察,是一次偉大的“解放思想之旅”。兩天所見所聞,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上海在城市發展環境建設方面的巨大成就。
“遼寧與東部沿海發達省份的主要差距還是發展環境上的差距。”東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經濟學系教授侯卉認為,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優化寬松的服務環境、規范文明有序的執法環境、親商安商的人文環境和社會環境以及各類企業平等競爭和人人參與、平等發展的制度環境等,對一個地區和城市來說這個“大環境”的發展非常重要。
錦州市最近對全市各級機關企事業單位和服務窗口進行集中整治,通報了一些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案例。
凌河區“老巷子浴池”,沒經過環保部門審批,經營者找到在區環境監察局當局長的同學辦理了手續;因市文廣新聞出版局文化市場處原處長和現處長失職,有4家網吧違反了國家有關“中學、小學周圍200米范圍不得設立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的規定,開設在學校邊上。
類似這樣的案例在我省其他地區也存在。一些地區的職能部門還運用手中的權力設置障礙,破壞了政策環境與制度環境。特別是一些干部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結果煞費苦心引進來項目,落地后不但服務沒跟上,而且層層設防、處處設卡,這種亂作為、胡作為的現象被投資者無奈地稱作“開門納客,關門打狗”。這樣的發展環境,與投資者當初的心理預期相去甚遠。難怪有些外來投資者漸漸失去信心,索性放棄投資;而一些本土企業的經營者也同樣遠走高飛,將投資目光轉向東部沿海發達省份,把重大項目落地外省。
從某種意義上講,每個人都是“小環境”,“小環境”有時會影響“大環境”,就像“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對照東部發達地區的服務,一位經常去招商的干部感觸頗深:“如果不比較,我們還不覺得自己的服務意識差,但只要一比較,就發現真差得很遠。”
“不僅要‘門好進、臉好看’,更重要的是要‘事好辦’”,這是許多外來投資者的期待。
當前,在依法反腐、狠抓作風建設的背景下,很多干部開啟了“自我保護”模式,抱著“只要不出事,寧愿不做事”的態度,因此,便出現了“門好進、臉好看、事不辦”新衙門風氣,是新的“不作不為”。
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省信息中心副主任姜健力認為:“相對于亂作為而言,不作為是明哲保身、但求無過,同樣是一種腐敗,這種狀態將坐失當前新一輪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的良機,更會坐失全面深化改革帶來的改革紅利,從而全面失去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無論是投資者轉身離去的背影還是招商干部的感觸,都指向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干部的作為與自己的身份不相稱。無論是胡作為、亂作為還是慢作為、不作為等現象,都給我省的發展環境帶來了不可估量的負面作用,阻礙了發展。
一切從群眾利益出發
提起棚戶區改造,遼寧幾乎無人不知。這個工程之大、難度之高、操作之繁、需要資金之多都超出了許多人的想象。然而,面對這場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偉業,我省廣大黨員干部從群眾最期盼的事情做起,把沉重的擔子挑在自己肩上,咬緊牙關,終于圓了集中連片棚戶居民的安居夢。這場艱苦卓絕的戰役,不僅打得漂亮,也創造了著名的“棚改精神”,成為我省十年振興的一筆寶貴精神財富。
重溫棚改精神,我們發現,一切從群眾利益出發,高度負責、科學發展和依法執政的做法是棚改精神的核心和根本,也是這場戰役制勝的法寶。
當前,新一輪老工業基地振興的進軍號已經吹響,全省各項改革千針萬線、千頭萬緒,廣大干部如何才能完成歷史使命?答案是責任作為、科學作為、依法作為,這既是棚改精神留給我們的深刻啟示,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以高度負責的精神投入到這場攻堅戰中,是每位干部責無旁貸的選擇。
近半年來,在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省前三季度經濟分析報告會等許多重要會議上,“責任”成為出現頻率最高的“核心詞”。面對嚴峻的經濟形勢,面對中央給東北帶來的重大歷史機遇,省領導多次提到責任,“要切實擔負起責任”,“我們一定要把這份責任扛在肩上”,“要強化大局意識、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
十年振興,我們取得了重大成就,但總體上還是階段性的,制約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的體制性、機制性、結構性等深層次矛盾仍未根本消除。改革深度不夠,創新活力不足,結構性矛盾突出,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低,區域發展不平衡,央企與地方經濟融合程度不深,金融業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不夠,歷史包袱沉重等問題依然存在。特別是在“三期”疊加的大背景下,我省經濟下行壓力很大。這些都需要我們的領導干部以直面困難的勇氣、敢于擔當的精神,迎難而上,責任作為,扎扎實實地做好新一輪振興的各項工作。
如果說領導干部的責任作為是一種態度,那么科學作為就是一種素質和能力,這也是時代發展對領導干部的新要求。
其實,取消對GDP的考核,就是干部政績評價標準變化的風向標。
堅持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包容性發展已經成為我省領導干部政績的一項重要內容。“客觀冷靜分析、全面科學把握當前形勢,切實增強緊迫感,堅定信心,保持定力,勇于擔當,主動作為,努力使經濟運行處于合理區間,實現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包容性發展。”10月16日,省委常委(擴大)會議的鏗鏘之音讓我們鮮明地感受到這一點。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不少地區的干部在科學作為方面已走在前邊。
一年多前,蓋州市委書記班耀康在已經開進拆遷設備的現場,叫停拆遷,蓋州古城與蓋州人的命運從那一刻發生改變:不晾土地亮古跡、先富民后強市、重保護輕開發。蓋州市的領導干部擺脫了追求經濟增長速度的慣性思維,走上了轉方式的發展之路。
兩個月前,“錦州發展大討論”活動在全城開展,市委、市政府把16個方面的問題擺到群眾面前,“全民把脈”、“全城問計”,經認真梳理科學謀劃,最終通過組織程序、法律程序形成未來十年發展規劃綱要,確保一張藍圖繪到底。
蓋州的叫停古城拆遷,錦州的全城問計尋振興良方,都讓我們清晰地感受到了我省許多干部科學作為的堅實腳步。
“法無授權不可為”,隨著各項改革的不斷深入,依法作為的重要性得到許多干部的深刻認識。
11月12日,我省首次公布各部門行政審批事項清單,630項行政審批事項之外無審批。
同一日,我省自去年開始取消和調整行政職權以來第四次簡政放權,共取消、下放和調整行政職權1220項。
公布《省政府部門行政審批事項清單》是推進政府權力清單制度的第一步。在此基礎上,我省正著手建設“三單一網”,全面推進依法行政。
“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責任必須為”。公開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讓全社會監督,這給每個領導干部都提出了嚴格要求,必須管好手中權力,減少行政干預,想問題、做決策,干事情必須依法而行。
依法作為,直接影響著法治政府建設的進度和政府的公信力。目前我省很多地區都開展了“法治政府規范化建設年”活動,依法界定行政執法職責、科學設定執法崗位、公開執法流程、清理并公布執法依據。同時對行政檢查、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征收等執法行為,制定具體執法細則、裁量標準和操作流程,完善行政執法案例指導制度、案卷評查制度,嚴格執行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和重大行政處罰備案制度。撫順市今年組織2200多人參加依法行政培訓和執法資格考試,通過率達90%以上。
“在法治時代,依法作為是每個干部工作的基點和準則”,姜健力說。
答好迎接挑戰的考卷
面對前三季度“6.2%”的經濟增速,很多領導干部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其實,要完成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的每項任務,要在新一輪振興中不斷取得新突破,壓力無處不在,是茫然失措,順其自然,還是積極迎接挑戰,這是當前擺在每一位領導干部面前的考題。怎么答這張考卷,關系到新一輪振興中遼寧老工業基地改造的速度和質量。
“要適應新常態、順應新變化,切實把這個階段作為調整結構、積蓄后勁的有利契機,切實把戰略上的平常心態、發展定力和戰術上的底線思維、主動作為結合起來,進一步加快結構調整和深化改革步伐,努力推動我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行穩致遠。”
這是11月26日召開的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在做好年底收尾工作,謀劃好明年工作時提出的要求,實際也是對當前形勢下每個領導干部做好各項工作的總要求。
把這個要求落到實處,在任務艱巨的新一輪振興中,我們的領導干部必須帶頭著重做好三件事:搶抓機遇,苦干,創新。
搶抓機遇是我省目前面臨的一個最緊迫的任務。國務院28號文件給遼寧打開了“機遇之門”,九大機遇向遼寧招手,怎樣把這些千載難逢的機遇轉化為遼寧的發展機會?這些機遇是有時效的,如何讓政策紅利迅速發揮到極致?這都需要我們的領導干部認真學習,吃透文件精神,把文件中明確提及給遼寧的政策,迅速組織落實,扎實推進;把文件中沒有指明針對地區,但與遼寧實際情況相適應的政策,全力爭取過來;把文件中遼寧仍不夠條件享受的政策,作為一種目標,積極準備。
特別是要利用好各種政策和機遇,吸引國內外知名企業來遼寧投資合作,把“東北振興央企遼寧行”、“東北振興知名企業遼寧行”等類似項目對接活動一抓到底,讓項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遼寧作為國家振興東北的先頭堡,應該保持經濟平穩向好的態勢,努力使經濟運行處于合理區間,這樣,才能守住底線,保證全省經濟發展行穩致遠,才能保證我們不偏離振興的軌道。”
這種“底線思維”給廣大干部提出的要求很明確,必須腳踏實地,埋頭苦干。
我們欣喜地看到,許多領導干部奮戰在振興一線,“白加黑”、“五加二”已成為工作常態,在他們的帶動下,從經濟發展到民生改善,從優化結構到提質增效,從社會保障到環境改善,從城市到鄉村,從沿海到內地,穩增長、促改革、調機構、惠民生成效顯著。由副省長牽頭推進的519個重大項目建設,前三季度累計完成投資2308億元。
在“東北振興央企遼寧行”、“東北振興知名企業遼寧行”等活動中,各市主要領導親自跑項目,本溪市主動叩響10多家重點央企的大門,廣泛尋求合作機會;與10家央企成功對接的鐵嶺經濟技術開發區遼寧專用車生產基地,每周召開一次調度會,跟進進展,力爭項目平穩落地。
新一輪振興,中央已經給我們進行了頂層設計,如何“描繪”遼寧老工業基地最美藍圖,需要我們解放思想,不斷改革創新,創新思維,創新工作方法。
11月5日開始,大連市調整大窯灣集裝箱碼頭優化物流功能布局,實現24小時提箱(貨),改變了以往只能在工作日白天提貨的現狀。
11月11日,中國泳裝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在興城市啟動,全面實現了單件商品跨境銷售點擊報關、點擊結匯和點擊退稅,架設了一條單件商品快速通關的綠色通道。
11月12日,我省向社會公布了《建設工程項目審批流程圖》,改串聯審批為并聯審批,大幅減少中間環節,壓縮審批時限從以往的275個工作日到如今的40多個工作日。這是從群眾反映強烈的建設工程審批入手,首次創造性繪制的流程圖,今后,政府的每一項行政審批,都將制定清晰的流程圖,方便群眾辦事和監督。
從行政體制改革到國有企業改革,從財稅體制改革到科技體制改革,改革創新步履匆匆,亮點頻現。
機遇和挑戰面前,我省廣大干部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揮寫答案,緊張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