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早上到下午,在大醫院就診一等就5個小時
委員支招破解大醫院“看病難”
孩子感冒發燒,本是很普通的常見病,卻非要到大醫院掛專家號。“不但排隊等候時間長,讓孩子遭罪,也讓出診的專家浪費了給疑難病人診治的名額,這樣做是不科學的。”昨天,三名政協委員針對現在優質醫療資源不均衡,尤其是大醫院看病難的問題給出建議。
現狀 醫院患者數量差距大
張女士的女兒今年4歲,前幾天,孩子突然高燒不退。第二天一早,張女士帶著孩子來到一家大醫院就診。掛到專家號后才發現,她前面還有260人在等候。等輪到張女士的孩子看病時,已經是下午1時30分,距離她上午到達醫院時,已經整整等了5個小時。更讓張女士意外的是,接診的專家只是簡單詢問了幾句孩子的情況,便開具了檢查單。
張女士的遭遇并非個例。有數據顯示,優質醫療資源集中在大醫院;每年到大醫院就診的人群,54%-70%都是基層醫院能解決的常見病、多發病。大醫院基本都是床位爆滿,病床數逐年增加;社區醫院卻只有22%-45%的病床利用率。
優質醫療資源配置不平衡,人們的盲目信任,都導致了大醫院門庭若市、基層醫院門可羅雀的狀況。據衛生部公布的數據,目前全國80%的醫療資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30%又集中在大醫院。正是這種醫療資源結構的失衡,讓三級醫院不堪重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