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衣、唐制圓領袍、唐制十一銙玉石革帶……一身漢服裝束,走在大學校園里,您會不會以為“穿越”了?近日,遼寧大學一位“漢服萌妹”在校園里走紅,穿漢服上課,引來眾同學側目。
3月14日,記者采訪到了這位來自遼大“漢服萌妹”,她叫董喆,是遼大漢語言文學專業大四學生。從大三上學期開始,她與室友便開始穿上漢服,上課、去自習室……出入校園,在校園里刮起了古典風,添了幾分“穿越”戲份。
“不為別的,就是熱愛傳統文化并希望更多人喜歡和接受。”董喆說自己想法特簡單,就是真心熱愛傳統文化。
共有四套漢服,從大三開始穿
一身“古裝”扮相,時常引來超高的“回頭率”。3月份的沈城春意漸濃,一遇到好天,董喆必定要穿上她最愛的漢服,很自然地去上課、下課、去自習室……
外行看熱鬧,董喆這身漢服實則挺有講究,“這是中衣、唐制圓領袍和唐制十一銙玉石革帶。”董喆說,她共有四套漢服,屬于春裝的半臂、夏裝是兩套褙子,秋冬時會穿這種圓領袍套裝。她穿漢服是從大三上學期開始的。“從高中起就挺喜歡漢服文化的,但一直沒買。”董喆說,一直沒買的原因是怕買錯。“怕因為知識掌握不全,把漢服演變出的戲服或是cosplay的服裝買回來。”于是,董喆一直在網上查資料、自學漢服文化知識,足夠了解后,去年3月她在網上定制了一款春裝漢服——半臂。“我室友小紫比我更早接觸漢服,也先于我把漢服穿去上課。”董喆和小紫是一個寢室的室友,都很喜歡漢服文化,除了了解漢服,也會學習著裝禮儀、妝容等等。
一身漢服不尷尬,贊聲多效仿少
說起第一次穿漢服,董喆笑著說,她是和小紫互相慫恿著一起穿去上課的。“當天的回頭率確實很高,同學們都覺得挺新奇,也很漂亮。”董喆回憶說,不僅同學喜歡,老師也覺得挺漂亮,在校園里還有老師與她倆合影,因為兩人穿上的是漢服的一種曲裾,拍照時兩人還特意端著雙臂。
“可能同學們都是學中文的,對傳統文化都有些喜歡。”董喆說,第一次穿漢服時,心理確實有些忐忑。但課后很多同學來問漢服的名稱、穿著場合等等,讓她感覺挺欣慰的。不過,同學們“點贊”的雖挺多,但到目前還沒有效仿的。
而董喆和小紫把漢服穿到校外時,時常會遇到路人的不解。“走在街上,就會有人議論:咋啦這是穿越啊?這是哪國服裝?演戲呢?”董喆說,不怕大家議論,但特別想讓大家了解漢服。“我覺得有義務保護和傳承民族文化。”董喆笑著說。
還會繼續宣傳,業余幫朋友做漢服
據了解,沈城很多大學都有漢服協會。“遼大的漢服協會是去年成立的,本來也想參加,但我們都大四了,就放棄了。”董喆說,不過她和小紫加入了沈陽漢服淇奧閣協會,協會大概有80人,最小的是初中生,還有年齡大的老人。
除了在校園內宣傳,董喆還常和協會的伙伴們在傳統節日里,穿上漢服去公園聚會,一起學習漢服文化。如今,董喆正忙著找工作。“日后,努力工作肯定是重點了,但會一直喜愛漢服,并繼續宣傳下去。”董喆說,這段時間她買了很多布料,自學了裁剪和漢服制作,有空時幫同學們做漢服,不少同學找她預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