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就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問題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這些講話精神對于做好當前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意義十分重大。一方面,環保部門要深入領會講話精神,另一方面,要結合工作實際,將習總書記的講話精神轉變為推動環境質量改善的具體實踐。
第一,要把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習總書記強調,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當前,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民眾所望、民眾所盼,更是施政所向。遼寧在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同時,不斷強化環境治理,從2008年開始,遼寧舉全省之力推動遼河治理。一系列重大舉措有力地推動遼河實現“摘帽”,率先從全國“三河三湖”重度污染名單中退出。從臭水溝到水清岸綠,遼河短短幾年間發生了巨大變化,這種實打實的改變,自然得到群眾的認可。
當前,還有一些污染問題是民之所患、民之所痛,這些問題直接影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霧霾、土壤污染、飲水安全等很多環境問題都是長期積累的,需要我們拿出攻堅的決心和毅力,下大力氣推動碧水、藍天、凈土等重點工程,把良好的生態環境還給人民群眾。
第二,要把生態環境作為再振興的發展驅動。習總書記強調,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東北振興經歷了“黃金十年”,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也受益于環境保護。在生態環境上,遼寧按照習總書記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的理念,抓規劃決策,抓戰略布局,抓區域協同發展,抓能源替代,從沈陽市鐵西區工業企業集中搬遷,到大連市生態科技創新城的建立;從撫順市環境優化經濟發展5年行動計劃的實施,到本溪市綠色鋼都的構建,遼寧在經濟快速發展中尋找切入點,圍繞省委、省政府的經濟發展戰略,推動實施以環境優化發展。
2014年,遼寧省經濟指標不盡如人意。經濟增速下滑,歸根結底是產業結構問題。在新一輪的振興過程中,遼寧要把環境保護作為老工業基地發展的驅動和促進因素。在沿海經濟帶發展戰略上,繼續推動落實戰略環評,確保沿海經濟帶建成生態經濟帶和循環經濟帶。在沈陽經濟區發展戰略上,繼續推動經濟一體化、生態環境一體化,從整體上通盤考慮沈陽經濟區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一方面,推動中部城市群聯手治污,另一方面,做好沈撫、沈本、沈鐵生態同城的統籌規劃。在遼西北發展戰略上,大力推動風電等清潔能源項目建設。目前,遼寧風電已取代水電成為第二大能源。通過實施能源替代,進一步控制煤炭增量,解決老工業基地振興的能源依賴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