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質高貴文化傳承
沈陽豪宅的歷史記憶
從古至今,在歷史文化積淀與時代價值觀的不斷推動下,一些建筑逐步走出了“只為居住”的簡單定義,成為一種標識、一種品位、一種財富的象征。
歷經百年的滄桑巨變,豪宅都發生了哪些改變?
沈陽的公館
——百年前豪宅的滄桑見證
作為百年前沈陽豪宅的代表,沈陽公館的出現填補了當時高品質住宅的空白。應當說,在百年前,沈陽個人豪宅的代表,就是名人的公館官邸。
據《沈陽史跡圖說》記載,在沈陽現存的當年顯赫名人的公館官邸有近30處之多。更有說法稱,民國以后,沈陽成為與北京、上海、廣州、天津等城市等同的擁有近現代建筑群的城市,成為研究中國近現代建筑演變的標本。
位于沈河區大南街般若寺巷18號的王維宙官邸,據記載當年這座四合院布局嚴謹,工藝考究,院落寬闊疏朗,有荷花缸、小橋、水池、彩磚甬路,滿院花草,是典型的清末民初官宦宅邸。而從上世紀六十年代起,就已成為普通市民的住宅,而由于在相當一段時間內缺乏維護,屋頂的瓦片下沉,屋內的地板也坑坑洼洼,早已失去了當年的高雅與精致。
近現代史學者詹洪閣告訴記者,“沈陽的公館要說名氣大顯赫的,當屬建于1905年的趙爾巽公館,這是因為趙爾巽曾任奉天將軍,官高位顯。”
趙爾巽公館坐落在今沈陽市大東區萬泉街1號,即著名的園林風景區萬泉公園的西南角,背倚小河沿荷塘,綠樹婆娑,風光綺麗,景色迷人。據史料記載,趙爾巽公館的主體結構是一座典型的中國四合院形式,它由前門樓、正房、廂房和后花園組成。建筑原有的東、西跨院和后花園已不復存在,現僅存中間的四合院,比原來的規模小了許多,這也是很多人觀看過后,對這位叱咤盛京的將軍公館如此拘謹,感到詫異不解的原因之一。
另外,還有很多名人公館諸如于濟川公館、吳俊升官邸、常蔭槐公館、楊宇霆公館、劉尚清公館……這里的每一個名字在當年的東北,都是響當當的名號。而每一個或完好或破敗的公館,也都在訴說著那一段滄桑的巨變,百年軌跡承下沿襲著當年悠綿深長的城市文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