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專家數據分析:
60%“墜童”為2-6歲孩
5月27日,沈陽晚報、沈陽網記者從市120急救中心及各大醫院急診科獲悉,每年進入夏季以后,幼兒意外墜樓事件頻繁發生。急救專家對此類事件進行了歸納分析:
3-7樓發生率66.7%
2歲至6歲,占了墜樓小患者的6成左右。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被稱作學齡前兒童,沒有認識和判斷危險的能力,即使家長經常灌輸安全常識教育孩子“這樣做不對,是危險的”,孩子也常難以真正理解,更別提自覺規避危險了。墜樓小患者中,男孩占比7成。根據臨床規律,住高層住宅家庭,由于樓層高,父母的警惕性相對高,防護措施做得較好,對孩子的看護也嚴。而一些中低層住戶家庭父母則認為,樓層不是很高不會有大事兒。在3-7樓的墜樓傷亡幼兒占總量的66.7%。
少兒墜樓有四大原因
毋庸置疑,家庭看護防護不到位,是少兒墜樓主因。但刨除這個原因外,相關專家指出四大原因,一是縫隙過大的陽臺欄桿,二是沒有防護的飄窗,三是位于窗戶邊的桌子和床,四是公共樓梯。為了預防可能的墜落意外,我國的“國家住宅建筑規范”有著明確的規定:外窗窗臺距樓面、地面的凈高低于0.9米時,應有防護設施。六層及六層以下住宅的陽臺欄桿凈高不應低于1.05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