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運動會上好戲連臺,作為主人的貴州人民所展現的熱情好客令人感動。不管是在會場中的熱烈還是會場外的熱情,都給觀眾和來賓留下了深刻印象。
“這是我們貴州建省600年、建國60年來第一次獨立舉辦這樣全國性的大型賽會,充分展示了貴州人民的熱情和好客。”貴州省地稅局副局長楊軍充滿自豪地說,這一次,多彩貴州將民族和諧演繹的更加絢爛多姿、精彩溫情。
貴州省民委副主任吳建民認為,本屆民族運動會的成功舉辦,展示了貴州團結、奮進的全新形象,貴州秀美的自然風光以及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這將是貴州邁向新時代的強大助推器,“貴州將燦爛多元的民族文化與體育特色賽事充分結合,進行了精彩展示”。
貴州省委副書記王富玉說,第九屆民族運動會,通過體育競技這個平臺,既可以增強省內各民族的凝聚力,又可以增進貴州各民族與全國各兄弟民族的友誼,激發民族團結奮斗的精神,增強自豪感和自信心,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促進中華民族的大團結。
在籌備之初,栗戰書就要求貴州要辦一屆成功、圓滿、精彩的盛會,民族運動會期間貴州精彩的展現,兌現了貴州的承諾。
樣本探秘
那么,貴州多彩和團結的背后,是什么力量促使貴州民族文化綻放出如此光彩呢?
答案是保護民族文化和促進各民族共同發展繁榮。
丹寨縣縣長龍先金說,當前,丹寨民族文化已經全部進入校園,苗族舞蹈、蘆笙制作以及苗族服飾繡花等,在當地的小學和中學中開了相關課程。
黔東南民宗委副調研員楊再良說,不只在丹寨,如今,為了讓黔東南的民族文化做大做強、一代代傳承下去,民族文化進校園、進課堂、進社區等活動正在全州范圍內開展得如火如荼。
貴州甚至提出,讓民族團結意識滲入每一個社會“細胞”。
早在2002年,貴州就下發了《關于在全省各級各類學校開展民族民間文化教育的實施意見》,要求全省中小學、特別是民族地區中小學要將優秀的民族民間文化作為素質教育內容,將當地人民喜聞樂見的民族音樂、繪畫、舞蹈、體育、文學、傳統手工藝等列入教學活動中。
“侗族大歌蜚聲海內外,在世界上享有極高聲譽。而在侗族主要聚居區的黎平、榕江、從江等地的中小學,學習侗族大歌成為課堂教學內容,很多學校都組建了具有一定規模的侗族大歌隊,經常活躍在各種旅游活動的舞臺上。”貴州民族干部鄧永漢說。
從2010年起,貴州再次深化對民族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教育部門下文,將民族團結知識納入中小學多項考試范圍。從秋季學期起,將各階段民族團結教育全國統編教材的教學內容納入小學階段考察和中考、高考、普通高中會考及中職畢業考試范圍,且試題分值不低于政治科目分數的15%。
在《關于認真做好全省中小學民族團結教育工作的通知》中,將《中華大家庭》《民族常識》《民族政策常識》《民族理論常識》系列中小學民族團結教材及教輔教材列入省教育廳中小學教學用書目錄。要求各地各學校應將民族團結教育工作納入課堂教學,確保每學年設置8個學時至14個學時的教學活動時間。同時,各級教育科研單位和學校要加強民族團結教育的科研活動和課題研究,及時總結和交流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