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底啟動的多哈回合貿易談判為中國提供了首次參與國際貿易規則制定的機會。在此前進行的8輪貿易談判中,基本上是以美歐為代表的發達國家成員主導談判,所制定的貿易規則基本上采用了美歐內部現行的法律與規則。在多哈回合談判中,發展中國家成員的談判能力與參與水平明顯提高,以巴西為首的發展中成員農業談判集團(G20)和以印尼為首的農業特殊產品談判集團(G33)在談判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一個新成員,中國全力投入到多哈回合談判中。中國自參加談判以來單獨提交了60多份提案,加上與其他成員聯署的提案超過100份。中國的許多提案受到成員的重視和好評。
為了推動多哈回合談判,2005年6月,中國在大連舉辦了世貿組織小型部長會,為2005年底香港舉行的世貿組織部長會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在香港世貿組織部長會上,中國發揮了非常關鍵的作用,部長會達成了一些有利于發展中國家的決議,包括2013年取消發達國家的出口補貼、對最不發達國家給予免關稅、免配額的待遇。在2008年7月日內瓦世貿組織小型部長會上,商務部長陳德銘為促成談判取得突破做出了巨大努力,在長達10天的艱難談判中給其他成員部長留下深刻印象,遺憾的是談判最終因個別成員在個別問題上的僵硬立場而未獲成功。
當然,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作為一個新成員,中國對國際貿易規則的理解和掌握、參加多邊貿易談判的經驗還很不夠;對世貿組織歷史檔案的了解、國內各部門之間的協調、與地方政府及國內外企業界的交流以及前后方信息的溝通、同世貿組織秘書處及其他主要成員私下磋商等方面的能力都有待進一步提高。但總體來說,中國通過熟悉運用規則,積極參加爭端解決訴訟,積極參加多哈回合談判,積累了經驗,鍛煉了隊伍,培養了一批專業人才,維護了國家利益和發展中國家的利益,體現了致力于加強與完善多邊貿易體系的愿望和決心,樹立了中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作者為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會長)
企業回聲
在中國,為中國和世界
ABB是世界知名的電力和自動化技術集團,總部在瑞士,1992年開始在中國設立本地企業。ABB北亞區及ABB(中國)有限公司總裁方秦對本報記者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經濟發展迅速,全世界都分享到了中國的經濟發展成果,ABB也是其中的受益者。在過去的7年中,ABB一直保持每年對華投資1億美元以上,用于不斷建設、改善和擴大節能減排產品的設計與制造能力,引入最新技術和產品,加速本地化生產。目前,集團在華戰略已經從“在中國,為中國”發展為“在中國,為中國和世界”,并在創新和研發方面加大了投入。
今年,ABB決定將集團全球最重要的采購中心之一設在中國。ABB還準備在2011年招聘2000多名各類人才。已出臺的ABB2011年投資規劃中包括了10多個重要項目,以建立新的生產設施、擴大研發、繼續推進產品本地化等。
(牛瑞飛)
國際回聲
為負責任大國建立信譽
卡雷爾·德古特(歐盟貿易委員):世界貿易組織將在今年下半年對中國兌現加入世貿組織承諾有一個系統的評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就意味著愿意遵守該組織的規則,包括對國內市場和外國投資的透明等待遇。這是許多國際組織倡導的規則,也是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實質。中國取得的令人矚目的經濟成就,是堅持改革開放的結果。為了取得更大的經濟進步,中國將繼續推進經濟改革和開放市場,尤其是開放服務市場。
(吳樂珺)
顧清揚(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博士):2001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那一年,中國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自此,中國享受到多邊、穩定、無條件的最惠國待遇,中國商品開始越來越多地進入國際市場。回首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走過的10年歷程,中國在經濟制度和經貿發展方面發生了巨變。
從制度方面看,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有利于建立現代市場經濟制度,尤其是符合國際慣例的對外貿易制度。中國從國際貿易交往中學會了很多國際貿易的經驗和規則,增強了市場意識和法制觀念。這些制度性的變化,全面加快了中國整體的經濟和社會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