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濟方面看,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前,國內國際擔憂者大有人在。而事實上,加入世貿組織有利于中國經濟長期穩定增長,這10年中國經濟發展大大前進了一步,實現了沖出亞洲、走向世界的夢想。中國的發展步入了“快車道”,也為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創造了條件。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開始參與國際分工,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緊密聯系在了一起。這種聯系,不僅通過外國資本流入中國,使得稀缺的國際資本資源發揮了更大的經濟效益,而且通過國際貿易活動使得中國和其他國家各自的比較優勢得以發揮,增進了全球的整體福利水平。中國質優價廉的出口產品使全球廣大消費者,尤其是中低收入消費者受惠,有利于平抑全球的通貨膨脹趨勢。中國近年來大幅提高進口水平,更是直接促進了全球的經濟增長,成為全球經濟重要的增長引擎,也為減緩全球貿易的不平衡貢獻了力量。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采取了一系列行動履行承諾,貿易開放度大大提高,這為中國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建立起國際信譽。
(暨佩娟)
潘特(印度尼赫魯大學國際貿易與發展中心教授):中國目前的經濟狀況早已顯示了非凡的競爭力。過去10年,中國在世貿組織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而未來,中國將在與其他發展中成員的更好互動與協商中對世貿組織發揮更大的推動作用。隨著加入世貿組織后中國的產業法律變得越來越透明,外企進入中國市場也變得容易得多。
(廖政軍)
進一步向世界敞開市場
洛斯·塔瓦雷斯(巴西全國商業與旅游聯合會外貿顧問):對全世界來說,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一個英明決策。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密切了與世界各國的交往和合作,獲得了世界貿易組織成員更大的信任,為中國對外貿易提供了便利。世界貿易組織所有成員都從與中國的進出口貿易關系中獲得經濟利益。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國際貿易和國際經濟中意義重大的事件。中國出口優質、廉價,特別是適用于普通百姓需要的產品,如家用電器、鞋、服裝和玩具等,實際上幫助其他國家,尤其是美國、歐盟國家和巴西,減輕了國內所面臨的通貨膨脹壓力。中國為經濟發展所需而大量進口原料和技術產品,使出口這些產品的國家獲得了巨大的商業利潤,尤其是鐵礦石和糧食等原料輸出國。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在向中國出口大豆、小麥、高粱和玉米上獲得了巨大經濟利益。
巴西是一個擁有豐富資源的國家,也是一個重要的原料輸出國。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已經成為巴西石油、鐵礦石、大豆和紙漿最大的出口市場。中國對這些產品的進口使巴西保持了經濟的穩步增長,在許多部門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中國對初級產品非凡的進口能力以及家用產品的出口能力,明顯改變了國際市場的格局。中國已經履行了對世界貿易組織作出的全部承諾。
(吳志華)
鮑泰利(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不論對中國還是世界,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國很可能在未來15年—20年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這樣一個規模龐大的經濟體如果不是世貿組織這樣一個全球性貿易監管機構的成員,不僅不可想象,而且對世界經濟而言是個災難。中國經濟在加入世貿組織后獲得了驚人發展,創下了“經濟奇跡”。中國已成為影響全球經濟增長和商品市場的最重要因素。與此同時,世界經濟也從中國經濟發展中獲益良多,中國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馬小寧)
西蒙·薩德斯(澳大利亞墨爾本知名經濟學家):中國按國際貿易的普遍規則辦事,進一步向世界敞開市場,給世界各國的經濟增長提供了機遇。美國、德國、法國、日本、韓國等國家的汽車工業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加大了對中國投資,獲得了較大的市場份額;巴西、澳大利亞等資源型國家向中國出口鐵礦石等產品的數量逐年增大,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鐵礦石出口市場,有力促進了澳大利亞經濟的穩定增長。與此同時,中國也增加了對世界的出口,不僅為世界各國解決因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高而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而且為世界各國帶去了價廉物美的各類商品,為各國人民的生活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和實惠。
(李景衛)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