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加速涌入樓市
一邊是外資不約而同的大肆唱空,另一邊卻是乘虛而入加速涌入中國房地產市場。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92.25億美元,同比增長13.43%。外商投資房地產業增速迅猛,前5個月,外商投資中國房地產金額達266億元,同比增長57.3%。
今年以來,外商投資中國房地產領域就一直保持高增長態勢,1-3月、1-4月和1-5月外商投資房地產金額分別為144億元、222億元和266億元,同比增速分別達到45.2%、62.3%和57.3%。從開發企業資金來源來看,1至5月國內貸款為5803億元,僅增長4.6%;然而利用外資達到266億元,增長幅度高達57.3%;自籌資金12486億元,增長30.9%;其他資金13785億元,增長14.6%。
易城中國根據國內83家重點房企的大額融資記錄統計分析,與2010年相比,2011年一季度各大房企融資渠道的變化較大,銀行貸款的比例已經降至37%,境外資金已經成為第一大來源,占比達到39%,而2010年這一比例只有25%。
今年以來在境外市場融資的中國房企,幾乎都獲得了境外投資者的青睞,許多公司發債獲得了超額認購。有機構統計,1至3月中資房企已經從境外市場融資超過30億美元,今年全年很可能突破百億美元,創下中資房企海外融資額的最高紀錄。中國房產信息集團(CRIC)數據也顯示,5月份又有多家房地產公司發行美元債券,僅遠洋地產、華潤置地兩家就發行了11.5億美元。
不僅是通過房企的融資渠道進入中國樓市,外資還直接在市場上大舉收購。上半年,愛爾蘭房地產公司財富控股將位于上海市淮海中路的“淮海商城”收入囊中,交易價格為5.75億元人民幣;上海國際集團廣場有限公司100%股權實現成功轉讓,該項目的收購方為新加坡的一家公司,成交價格超過3.1億元;長沙廣悅置業有限公司39%股權則被香港一家置業公司收購,成交價為2.9億元。
實際上,早在去年下半年外資就開始大舉布局國內房地產業。2010年9月,美國私募巨頭黑石集團宣布聯手香港鷹君集團共同開發大連高端酒店和住宅項目。11月24日,外資房企荷蘭GTC宣布其在中國的首個商業綜合體凱丹廣場落成運營。12月17日,中遠集團將所持遠洋地產的股權出售,接盤者為香港南豐集團和一家外資基金。金融危機陰霾散去后,摩根士丹利、高盛、麥格理、瑞銀、美林、凱雷投資等眾多國際公司均以不同形式再度涌入中國房地產業。
世邦魏理仕的報告顯示,2010年,中國境內主要城市房地產大宗收購交易成交總額約為920億元,較2009年大幅增長40%。其中外資(含港澳臺)440億元,較2009年大幅上漲94%。綜合、商辦類物業受到境外機構投資者的青睞,成交金額占比達92%。